中国缘何成钾肥价格洼地
发布时间:2015-04-01 来源:中国化工报     分享到:
  3月19日,经过近5个月的谈判,中方联合谈判小组与供应商代表BPC(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就2015年钾肥进口合同达成一致,价格为CFR315美元/t,较2014年合同价格上涨10美元/t,其他条款不变。   近年来,中国钾肥大合同价一直是世界最低,这次也不例外。为什么中国能成为钾肥价格洼地?除了中方谈判人员展现了高超的谈判技巧,较好地把握了市场时机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则我国钾肥需求量大。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钾肥进口国之一,自2011年以来,每年的进口量都在600万t以上,2014年更是高达803.12万t。巨大的钾肥需求为外商所看好,国际大钾肥供应商都乐于和中方合作。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钾肥供大于求、销售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市场更成为外商必争之地。     二则钾肥发展战略取得成功。我国自身钾资源量不足,除了青海、新疆等少数地方具有较好的可溶性钾资源外,大多数地方都缺乏可溶性钾。针对我国的资源状况,早在前些年,我国就制订了钾肥发展的三个“三分之一”战略:三分之一国内生产;三分之一进口;三分之一“走出去”到国外办厂,然后将钾肥运回国内。   近年我国钾肥产量快速增长,自给率明显上升。2014年我国钾肥产量达到610.47万t折纯,首次突破600万t大关,比上年增长13.55%。我国钾肥连续多年产量保持10%以上增长,是所有肥种中产量增长最快的。随着国产钾产能的提高,进口钾所占比例由高峰的70%降到50%左右。对进口钾肥的依存度降低,也增强了我国在钾肥进口谈判中的主动权。   同时,我国钾肥的“走出去”战略也已明显见效,开始开花结果。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在海外10个国家已有28个钾肥项目在运作。这些项目处于不同的阶段,有的在建设、招标中,有的已经投产。开元集团老挝项目已经实现反哺国内市场,2014年全年老挝回运钾肥进口报关9万t,2015年1月又有2.3万t报关。中国如此大力度地进行海外找钾、海外建厂,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内供给,另一方面也是为钾肥合同谈判增加砝码。   拥有资源就拥有底气。如果只有需求,而自身产量严重不足,就很容易被别人卡脖子,是很难谈到低价格的。东南亚、巴西、印度等对钾肥的需求量都很大,但由于自身钾肥产量严重不足,受制于人,都只能高价进口。2014年中国进口氯化钾价格为305美元/t,同期东南亚国家的进口价格为334美元/t,而巴西由于没有钾肥资源,只能以350美元/t的高价进口。   三则钾肥储备充足。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我国趁着国际钾肥价格低的时候大量进口,做足了储备。2014年我国钾肥进口量比上年多200万t,今年1月份,我国又有72万t上年度合同氯化钾到货。再加上自产的钾肥部分,我国钾肥供给无忧,可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在钾肥谈判时,我方不急,急的是外商,因与中国的钾肥谈判是风向标,与中国的合同拿不下来,就影响到与印度等其他国家的合同。正是这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心态,为我们低价拿到合同增添了筹码。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