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省公布2014年GDP 经济开局增长有望强于预期
年初,市场对今年经济增长一度比较悲观,尤其认为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可能全面下滑。但是从地方发展情况并结合1月的一些先行指数来看,2015年年初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不会像此前一些机构预测的那样全面下滑,市场一直期盼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可能因此延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目前多数省份尚未公布地方财政预算报告,但加大财政支出确保稳增长已成基本趋势。
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初步核算,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 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增速创下近24年新低。其中,第四季度增长7.3%,增速虽较上一季度持平,但是环比增长仅为1.5%,较上一季度减慢0.4个百分点,且连续第二个季度放缓。
多方分析认为,去年经济增长7.4%虽然来之不易且符合一致预期,但是季度情况显示增长放缓的态势仍在延续,目前尚不能排除一季度经济数据全面下滑乃至恶化的可能。但从截至1月27日,我国已公布的23个省(区、市)2014年地方生产总值(GDP)数据来看,开年的形势似乎好于人们此前的预期。
23个省(区、市)尽管除西藏外均未完成年初预设目标,但却有重庆、贵州、西藏、新疆、陕西、湖北、湖南、安徽、广西、广东、宁夏、浙江、河北共计13个省(区、市)在去年末出现了经济增长回暖,天津、江西、山东、四川、北京、上海6个省(区、市)去年经济增长情况与前三季度持平。
浙江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该省去年一季度经济增长7%,上半年增长7.2%,前三季度增长7.4%,全年增长7.6%,GDP增速明显呈现逐季回升态势,GDP总量更是达到40 153万亿元,成为全国第4个过4万亿元大关的省份。浙江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王维安表示,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省委省政府去产能过剩、治理环境等建设让浙江的GDP低于以往,浙江经济先于全国调整,增速自然先下降。所以2014年浙江经济前两个季度的增长水平低于全国,后来慢慢回暖。但是现在及未来不能单纯以GDP来考核浙江的经济发展,也应该看到其内在肌理的变化。接下来,浙江将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另一个例子是河北。受产能过剩和大气治理拖累,该省2014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仅为4.2%,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倒数第二,距离8%的年初预设增长目标还有近一半。但是随着搭上京津冀一体化的快车,经济增长也是逐季加快,上半年达到5.8%,前三季度增长6.2%,全年6.5%。该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作为2014年政府六个方面工作之一予以着重表述。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表示,河北将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速河北崛起。
对于多省经济去年末出现的回暖,国泰君安证券董事总经理任泽平认为,还可能跟政府托底加码有关。他表示,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基建项目审批和贷款投放明显加快,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为何市场此前预期偏于悲观,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解释说,现在大家在分析短期宏观经济形势的时候,往往只关注需求不关注供给,这也是宏观经济学分析里面的传统或者说是常用方法。但是,在短期宏观经济分析里面,如果考虑到供给的话,中国2015年的经济形势可能不会像想象的那么悲观。因为2015年虽然需求可能会萎缩,但是供给一边面临两个良性因素: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启了多项改革,改革措施带来的红利会在2015年慢慢地发挥功效;二是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这个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据我们的宏观经济研究团队测算,发现油价下跌40%的话,会使总的生产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
当然,即使部分地区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也不能否认2015年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从正在密集召开的省级两会来看,各省(区、市)普遍下调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下调原因正如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所言,在今年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压力并不小,要为疏解和调整预留一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