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资源税多征数亿 困惑整个行业
发布时间:2014-06-06 来源:中国化工报     分享到:
  5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钾肥生产企业接到自治区财政厅文件,自2014年1月1日起区内钾盐资源税税额调整标准,由之前的135元/吨调整为400元/吨。国内钾肥行业主要生产企业表示难以承受。   笔者以为,新疆钾盐资源税税额暴涨,即便其长远功效对节约使用钾资源有益,但短期内对行业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大一些。此举不但会增加生产企业成本负担并削减盈利空间,也会由此导致其他地区效仿,还会通过传导作用对下游复合肥行业以及终端用户实施价格侵蚀,同时还可能会给进口产品带来可乘之机。   首先,当前国内钾肥企业日子并不好过,资源税税额暴增无疑是雪上加霜。有资料显示,自2012年初以来,国内大宗氯化钾价格持续走低,吨价由原先的3100元下降至当前的2000元左右,而且尚未出现止跌迹象。这相对于早些年4000元以上的吨价已属腰斩,生产企业盈利空间一缩再缩。另一个主要产品硫酸钾的吨价也从3600元降到3000元上下。而今年如果单位产品再承担新征税额265元,恐怕业内企业将全面陷入亏损经营状况。   其次,攀比心理可能会引爆同业联动,效仿行为共同推高各地钾盐资源税税额。应当看到,国内城市建设已进入白热化比拼阶段,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热降温,靠土地财政维系庞大开支的地方政府钱袋子开始吃紧,急于另辟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既然新疆能够提高钾盐资源税税额标准,就不能排除钾盐大省青海等省份随后效仿,而各地的加盟无疑将提高整体钾盐资源税税额,这也意味着钾肥价格有着涨价的内在支撑力。   再次,经产业链传导涨价因素,最终损害的是弱势群体农民的利益。国内最大宗的钾肥是氯化钾和硫酸钾等,而其主要下游是复合肥行业。众所周知,近年来复合肥业景气度不高,业内企业经营惨淡,消化涨价因素的能力极低,可以说已经丧失了承载原料涨价的能力,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将涨价因素转移到复合肥之中去。然而,作为最终端用户的广大农户,虽然没有能力改变复合肥价格,但却有购买与否、使用多少复合肥的决定权,面对高价肥,他们一般的选择是不用或少用。因此,植物缺少钾元素的最终结果是减产,农户减收。   最后,国内钾肥价格上涨,给进口钾肥带来机会。长期以来,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很高,每年从约旦、俄罗斯、加拿大等国进口钾肥均在600万吨以上。近年来,青海、新疆几大钾肥企业的快速崛起和钾肥供应量的增加,发挥了市场价格平抑作用,有效阻击了价格投机炒作行为,同时钾肥对外依存度有所改观,基本杜绝了早些年市场行情大起大落现象。然而,如果国内钾肥价格突涨,这无疑就为国外钾肥提供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据测算,新疆此次调整钾盐资源税税额,会给自治区财政增加3.7亿元收入。宏观上看,区区数亿元税收无足挂齿,但若让一个规模很小的行业来消化,其力度不可谓不大,吸金度不可谓不猛。实际上,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方面,涵养税源最重要,竭泽而渔是最忌讳的短期行为。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