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盐类融雪剂应配方调整 瘦身成分
融雪剂领域一直存在的含氯和无氯之争,针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专家认为,在氯盐类融雪剂仍占据市场主要地位的情况下,应立足现实,通过配方调整,瘦身成分,达到产品最佳效果的目的。这样完全可以做到减少用量,降低氯离子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充分发挥氯盐类融雪剂的优势。
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刘楠认为,氯盐为主要原料的融雪剂仍是国内外最主要的融雪材料,融雪剂应用与研制的热点还是集中在几种常用氯盐按一定配方复配上。以降低冰点、减少植物伤害、减少土壤盐化为目的,研制高效环保型融雪剂是可行的。
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孟烨告诉记者,氯盐类融雪剂原料中,相同浓度下,氯化镁比氯化钠冰点低,氯化钙比氯化镁冰点低,通过复配,调整这3种主要原料的使用比例,可以降低氯化钠用量,增加氯化镁、氯化钙的用量,从而达到同样的冰点。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遴选融雪剂时,新增加了更低冰点的要求,以应对极端严寒天气。像北京市遴选融雪剂就要求冰点在零下15℃以下,以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都能达到此要求,但氯化镁、氯化钙要达到这个冰点,可以降低使用浓度,从而实现减少使用量。2010年2月北京大范围降雪,天安门广场因大量施用融雪剂,发生了路边油松针叶枯黄、死亡的现象,这其中使用的融雪剂氯化钠含量就占到95%以上。而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进口我国的氯盐类融雪剂时,一般都会要求氯化钠含量低一些。
孟烨指出,通过调整配比,增加氯化钙、氯化镁用量,氯盐类融雪剂完全能达到既减少使用量,又融雪化冰的效果,也可以加入缓蚀剂等成分,降低氯盐类融雪剂氯离子的破坏作用,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目前,北京市融雪剂地方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道路除冰融雪剂》,只是突出了对融雪剂的腐蚀和污染技术指标及其控制措施的要求。业内人士建议,氯盐类融雪剂应当增加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配比量的指标要求,以及这3种原料中的杂质要求指标,并把标准上升为国家强制标准,用标准引导融雪剂规范生产,防止出现不顾综合效果降低生产成本,低价竞争的情况。同时,通过标准的推行,逐步改变社会对氯盐类融雪剂的认识,科学选择融雪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