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氢硅行情反转在即
发布时间:2013-06-04 来源:中国化工报     分享到: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下游多晶硅企业迫于低价进口冲击纷纷停产,加上有机硅市场低迷,国内三氯氢硅行业整体陷入低谷。除唐山三孚、新泰利源、河南尚宇等少数企业坚持低负荷开车外,绝大多数企业均停产,价格跌至冰点。      今年以来,受商务部对进口多晶硅“双反”初裁出台预期影响,多晶硅售价小幅回升。受此拉动,三氯氢硅价格也出现反弹,由年初的4600~4800元(吨价,下同)上涨到目前的5600~5800元。业内专家认为,下一步,随着商务部对欧盟、美国、韩国进口多晶硅的“双反”落地,三氯氢硅行业或将迎来利好,行情反转在即。      欧盟、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广受关注。5月22日下午,代表中国政府与欧委会就该案价格承诺问题进行谈判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表声明说,由于欧方完全没有表现出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的诚意,首轮谈判无果而终,宣告破裂。5月24日,欧盟成员国将就欧委会对华光伏产品征税建议案进行投票,初裁结果将于6月6日正式公布。此前,已曝出欧盟执委会同意对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惩罚性关税,平均税率或为47%。业内人士分析,欧盟放弃惩罚性关税的可能性不大。   业界预计,欧盟光伏“双反”若最终以肯定性初裁结果定案,作为反制手段,中国商务部或将于6月初起对欧盟、美国、韩国进口多晶硅课以高税,原本业界预期的30%~50%的“双反”税率很可能突破到60%或更高。受此预期影响,国内多家多晶硅企业如洛阳中硅、四川瑞能等计划6月份复产,四川永祥等个别多晶硅企业已经开始小负荷生产,打通系统。   如果多晶硅“双反”初裁出台,可以有效遏制低价进口冲击,国内多晶硅产能能够得到有效释放。预计下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可达到5万~6万t,按1t多晶硅消耗12~15t三氯氢硅计算,国内三氯氢硅需求量将达到60万~90万t。截至2012年底,国内三氯氢硅建成产能约为80万t,届时,国内规模较大的三氯氢硅生产企业基本可以开满,价格将在目前的基础上保持稳中有升。   同时,目前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使三氯氢硅盈利空间加大。经折算,三氯氢硅生产成本降低600~800元,企业盈利能力得到加强。   副产的四氯化硅由倒贴“白送”变为销售盈利,也给三氯氢硅企业带来效益。今年以来,四氯化硅下游白炭黑、正硅酸乙酯等市场需求旺盛,四氯化硅已经摆脱了“白送”局面,售价一路攀升。据统计,目前四氯化硅售价已达到2600~2800元,按较低生产水平每月三氯氢硅产量5000t计算,副产的四氯化硅就可增加收入200万元。   有关专家认为,三氯氢硅行业经过一年多的低谷期,一些规模小、成本高、实力不强的企业已经淘汰出局,下一步市场会向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在反转行情当中将直接获益,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