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牺牲环境应对“电荒”
发布时间:2011-06-10 来源:中国化工报     分享到:
  节能、环保这两个词本应该是相互统一的,但在应对夏季“电荒”和加大节能降耗考核力度的背景下,我们却看到了一些化工企业以牺牲环境换得“节能成果”的不良现象。   由于今年夏季“电荒”提前到来,出于省电考虑,一些用电大户停用污染治理设施,在减少用电消耗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可以说,这些化企用电量的下降是以牺牲周边生态环境的代价换来的。   在一家化工企业里,笔者看到,厂里的除尘设备没有运行,烟囱里冒出滚滚的黄黑色烟尘。据了解,布袋除尘设备消耗的电力占该企业耗电量的7%左右,停开后,“节电”效果明显。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化工企业中也存在。据一家化企负责人透露,环保设施耗电占该企业全部电耗的9%左右,一年中,如果不开除尘设施可节电300万千瓦时左右,年节约资金200多万元。不运行环保设施,企业的能耗指标自然会下降。据了解,随着“电荒”的蔓延和节能指标考核力度的加大,一些企业以如此方式来进行“节电”,似有明显加剧的趋势。    眼下,化工企业都在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但以停用污染治理设施进行节电的做法实在是大错特错。“节电”不能成为放弃环境保护的理由。节电降耗,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周边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抛掉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国家环境治理力度现在也在不断加大,企业需要做的,是一手抓节能降耗指标的落实考核,一手抓主要污染源总量排放、主要污染物降低指标的落实和考核。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赢,实现科学发展。我们的企业家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还给人们一个赖以生存的好环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