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改革箭在弦上
经济界有关人士曾表示,资源瓶颈之所以演化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关。现阶段我国资源产品价格基本上“三不反映”,即不反映资源的需求稀缺程度、不反映供求关系、不反映环境污染造成的外部成本。而不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又与没有完善的税收制度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现行的从量计征方式、过低的税赋不能支持价格的“三个反映”。
在近几年的两会上,资源税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一直是热门话题。同时,国家也在酝酿资源税改革方案。去年,财政部官员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将尽快推进资源税改革,完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然而,谈到改革的时间表,总是归为“适时”推出、“择机”实施。
经过几年的讨论和酝酿,对于资源税改革的意义、方向和基本方案,政府和社会各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合理的资源税赋水平和资源价格,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前提。我国现行资源税采用从量计征,征税范围仅限于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七类。其覆盖范围小,力度不够,达不到促进节约资源、控制污染的目的。资源税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扩大征税范围,提高税率,改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
推行资源税改革,最大的难题在于时机的选择。在经济快速发展、资源价格较高时推出,担心会加速物价上涨,增加通胀压力;在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处于低迷时,又担心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发展。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这个时机终于来了。当前,经济正在回升向好,通胀风险也不大。同时资源价格仍处于低位,资源税改革对价格总水平影响有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目标时指出,“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这被看成是资源税改革临近的强烈信号。
石油和化工行业既包括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企业,又包括大量利用资源产品为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对于前者而言,资源税改革将促使他们合理开采、延伸加工链条;而对于后者,资源税改革后资源价格上调,将使企业更加珍惜资源、节约使用初级产品,激励他们千方百计地开发节能减耗的工艺、产品和技术,发展低碳经济。
资源税改革还将促进石化行业调整结构、优胜劣汰。这项改革对资源利用率较低企业的影响必定是剧烈的,如果企业仍采取粗放式生产经营,将付出较大代价。但是对那些技术创新能力强、节能减排效果好的企业来说,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竞争力反而会得到增强。
资源税改革已箭在弦上,石化行业应为此作好充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