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锂电产业进入中国时间
发布时间:2018-01-03 来源:中国锂网     分享到:

今天是2018年第个工作日,新的一年,愿“锂想”照进现实,愿新能源的燎原之势继续在中国大地蔓延。

  “锂想”照进现实,这样的祈愿,对于生机迸发的中国锂电产业而言并非虚妄。

  如果回顾刚刚过去的2017年,锂想的温热的确在给予整个产业以力量,并且,这种温度还在持续上升,甚至不夸张的说,全球锂电产业发展已经准备好进入“中国时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锂电池行业建立了包含锂矿采选、材料供应、电芯及PACK、电池回收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出现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光宇集团、国轩高科、沃特玛、比克等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的电芯制造企业。

  在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42.6GWh,同比增长32%,在前十排名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

  回过头再看2016年的数据,2016年的全球TOP20锂电池生产厂家,中国有15家,日本有3家,松下,索尼,AESC,韩国有2家,LG和三星。

  而如果按照国家来划分,中国厂家占了全球60%的销售额,日本占了全球17%,韩国占23%左右。更重要的是,“敌退我进”的局面仍在持续演进。

  全球锂电产业的角力之中,中国之所以能在与日韩这样的“劲敌”中激流而进,核心驱动力就在于国内政策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强力扶持。持续的财政补贴、双积分政策的落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酝酿,正向和反向同时用力,正在激活整个产业链的活力。

  在电动汽车环节,传统车企变革、新合资潮涌、新势力造车落地、互联网BAT巨头入场……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将会成为电动汽车市场争夺战的主战场。

  在动力电池环节,国内电动车市场前景的提振下,已经涌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企业巨头,其不仅打入国内大部分车企的供应链,而且还凭借其技术制造势力,打入宝马、现代、奔驰等国际车企业供应链。

  紧随其后,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等通过资本资源的整合建立其稳固的护城河,而孚能科技、亿纬锂能等企业快速崛起,这些企业正在逐步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硬实力。

  在电池材料环节,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早已占据全球最大份额,尽管此前,四大关键材料的高端产品技术掌握在日韩美等企业手里,但在市场驱动之下,近年来国产锂电材料的技术,在六氟磷酸锂、铝塑膜、高端隔膜、硅碳负极等材料都已经加快了进口替代的步伐。

  在国际客户的开拓中,巴莫、新宙邦、星源材质等国内领军材料企业都开始进入国际动力电池巨头的供应链,而新宙邦收购巴斯夫、新纶科技收购T&T等案例,意味着国产材料企业已经开启国际化兼并购的步伐。

  在锂电设备环节,截至目前,中国锂电设备的国产化率以经超过85%,虽然在部分高端设备产品上依然比不过日韩厂家,但是已经可以实现锂电池生产设备的每一个环节的国产化,也就是中国公司已经可以实现提供整条锂电池生产产线的能力。

  国产设备不仅在国内新建的锂电池工厂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以宁德时代为例,其新产线国产生产设备的比例达到了86%,而且还开始反攻打入了日韩锂电池生产厂家的生产线,以先导智能为代表的国产设备企业开始进入松下,三星,索尼的电池产线。国产设备的高端化已经大步快跑。

       总之,全球锂电业进入中国时间,中国锂电发展需要全球视野。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