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团结一心、永续发展的大会——2015年中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报道
2015年9月23-25日,由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磷化工分会、湖北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15年中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在湖北宜昌桃花岭饭店桃花源会议大厅隆重召开!宜昌市副市长袁卫东代表宜昌市委、政府致欢迎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作《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南解读》报告;湖北兴发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李国璋作《加快推进“十三.五”磷化工产业战略转型》报告;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领导还作了相关政策的解读。
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协会、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国内外磷化工行业的专家、学者及来自全国磷化工等60多家化工企业、无机硅化物分会及钡锶盐分会的近400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现场参观考察了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工业园区内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兴发集团兴山白沙河化工厂等。大会上有30多位国家有关部委、企业领导和哈萨克斯坦磷业有限公司、知名专家、学者演讲发言,《2015年中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宜昌)论文集》还收录了28篇专业学术论文。
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王孝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教授级高工)任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冯永来(昊华北方化工公司副总经理)任秘书长的新一届协会领导机构。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磷化工分会第三届组成机构进行了调整,会长为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副会长有江苏澄星磷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本度、兴发集团副总经理王相森、广西磷化工协会会长林明、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子军;秘书长为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问立宁、副秘书长为湖北兴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畅和习本军、江苏澄星磷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俊丰、贵州省磷酸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孙志立、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佳才。
中国无机盐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分散的行业,共有22个系列、1300多个品种。无机盐工业产品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2014年有200多个品种、2334万吨产品出口销售到世界各地(同比增长11.2%)、创汇165亿美元(同比增长13.8%)。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无机盐产品出口、生产和消费大国。
2014年,国内无机盐产品产能已超过1亿吨、当年产量超过8000万吨,相当规模、数量和品种的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具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无机盐规模以上企业数已达1153家,总资产2389.47亿元,同比上年提高7.1%;主营销售收入2531.73亿元,同比增长7.8%;利润105.89%。同比下降8.8%;利税191.11亿元,同比降低1.4%。中国无机盐产业现在已是国内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必将成为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2002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经过13年发展壮大,协会从原有的13个分会扩大到目前的16个分会,在积极开展活动的同时,牢牢把握住双向服务的宗旨,努力把协会建成企业离不开、政府信得过的社会团体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其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协调者和领跑者。我们有信心,在新一届协会的领导下,更好开展工作,为中国无机盐工业灿烂辉煌的明天添砖加瓦。
大会回顾了中国无机盐“十二.五”期间的成绩和发展,总结了经验教训,指出我国磷化工产业虽然在调结构、转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行业中仍然存在着产能过剩、安全环保、产业布局不合理、高端精细化产品规格不全等方面的问题。
在经济的“新常态”下,就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促进磷化工产业稳中求进、健康发展和企业间的积极交流,深入研讨了“十三.五”的发展思路,明确“十三.五”磷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十三.五”期间,企业创新能力要不断增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显著提高,产业布局要更加趋于科学合理。科学编制磷化工 “十三•五” 规划,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由低端生产向精深加工、由粗放经营向集群发展转变,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磷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与会代表、专家学者对本次大会的议题和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孙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