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 泰国钾盐产业的发展与前景
钾盐作为重要肥料来源,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供应的决定性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钾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钾盐消费的20%左右。全球钾盐资源丰富但分布集中,而中国钾盐资源相对较少。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长期受钾肥短缺困扰,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目前,发达国家农作物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为1:0.42:0.42,但很多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钾肥的使用量远远低于作物增产增收所需水平。以中国为例,农业部要求比例为1:0.43:0.3,而平均施用水平仅为1:0.42:016,主要原因是中国探明的钾盐资源有限,本国生产的钾肥仅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1/3-1/2。
大量钾肥需求依靠从欧美国家进口,资源对外依存度一直在50%左右。目前国际钾盐资源贸易供需分离且已形成寡头垄断,对中国钾盐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现状十分不利。保障境外钾盐资源安全供应和市场稳定是中国长期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投资开发境外钾盐矿有利于实现钾盐资源来源多元化,增强中国战略主动性和抗风险能力。
投资开发境外钾盐矿是解决中国钾盐资源严重短缺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蕴藏着丰富钾盐资源,约占世界钾盐资源探明总储量的51.1%,是全球主要钾盐生产区,也是未来中国钾盐主要进口来源地。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东南亚基础设施得到很大升级,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东盟国家中,泰国是中国重要的友好邻邦且拥有巨大的钾盐储量,是中国钾盐战略安全布局不可忽视的潜在合作国。长期以来,泰国由于普遍缺乏技术和资金,并未大规模勘探和开采钾盐。2014年以来泰国开放钾盐勘探和开采,这也为中国利用“中新经济走廊”与泰国展开合作,并进一步规划和投资周边国家钾盐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中国推动与泰国钾肥工业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资源拥有过的钾盐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也是弥补中国农用钾肥供应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中新经济走廊为中泰钾盐合作提供平台
中新经济走廊是贯穿东南亚中南半岛国家的跨国陆路经济带,从中国广西南宁、云南昆明南下,纵穿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抵达新加坡,长达3800km;广义上,还包括中越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等。沿中新经济走廊的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是中国西南三江成矿带向南延伸的地段,而哀牢山-越南马江结合带以北的地区为中国华南成矿带的南延地段,复杂的地质构造、强烈的岩浆活动造就了该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钾盐资源丰富,且与中国有较强的互补性。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矿产资源领域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引领这个倡议的实施,将促进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将地理毗邻、资源优势转化为共同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优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东盟地区成为中国矿产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优选之地。东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资源也提出了刚性需求,展现出广阔的合作空间。因此,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钾盐资源合作,应优先考虑推动与泰国等中国周边国家的合作。
中新经济走廊的提出,在资源共享和技术进步不断跨入全球化的时代,不仅为泰国资源开发填补中国钾盐空缺提供政策支持,而且开启了泰国钾盐在东盟国家间的贸易前景。泰国作为东南亚地区钾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建设钾肥生产基地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的共同发展,也解决本国和周边地区钾肥共赢短缺的重要举措。
二、全球钾盐资源的开发及贸易现状
全球钾盐生产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主要生产国有加拿大、白俄罗斯、俄罗斯、中国、德国、以色列、约旦、美国、智利、巴西、西班牙和英国等12个国家,其中加拿大、白俄罗斯、俄罗斯、中国、德国、以色列、约旦等七国的钾盐产量占世界产量约91%。
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是全球钾盐生产最主要的三个国家。加拿大目前有11个钾盐矿和选厂在进行生产,其钾盐产能约占世界1/4;俄罗斯开发生产钾盐的主要有乌拉尔钾盐公司和西利维尼特公司两家公司,开采的钾盐资源主要是上卡姆钾盐矿床;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占世界总产量的15%,开发的是彼里皮亚特坳陷的斯塔罗宾钾盐矿床。2014年加拿大钾盐产量960万吨,位居第一,占全球钾盐产量23.2%;俄罗斯、白俄罗斯分别为780万t和630万吨,位于第二、第三,分别占全球钾盐产量19%、15.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钾盐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69.3%。
世界钾盐生产主要只有12个国家,而消费则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80%的钾盐是通过外贸销售,2012年世界钾盐贸易达到5500万吨。加拿大、白俄罗斯、俄罗斯、德国、以色列和约旦6个国家钾盐出口量约占全球总贸易量的97%。中国、美国、巴西、印度是钾盐最大的消费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钾盐进口国,钾肥进口约占全球的60%。
国际钾盐价格由各国进口商与钾盐销售商谈判确定。全球有两大钾盐销售商:加拿大三家钾盐公司(PCS,MOSAIC,AGRIUM)组成了CANPOTEX公司;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与白俄罗斯钾盐公司(BELARUSKALI)组成了BPC 销售联盟。CANPOTEX和IPC分别负责各钾矿山的海外销售,二者掌握了全球约70%钾盐贸易量。CANPOTEX年贸易量超过800万t,PCS占其中54%。国际钾盐巨头通过对全球钾盐资源并购实现垄断,通过统一销售规避竞争、掌控市场。目前中国钾肥主要进口国有俄罗斯、加拿大、以色列、白俄罗斯、约旦、德国、智利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近年来,俄罗斯一直是中国钾盐和钾肥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占全国钾盐和钾肥进口量的1/3。“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是中国钾盐进口主要来源地。
泰国钾盐矿的开采将有助于改变国际钾的垄断,使中国和东盟等传统农业国家,能够拍拖“缺钾”的现状,保证国家资源安全,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三、“一带一路”沿线钾盐资源分布
“一带一路”地区钾盐矿资源概况全球钾盐资源分布很不均衡,目前已发现的世界级钾盐盆地和著名大型钾盐矿床大都在北纬30-60°之间。“一带一路”地区横跨劳亚、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成矿域,包括了地中海成矿带、西亚成矿带、乌拉尔-蒙古成矿带、西伯利亚成矿区、楚科奇-鄂霍茨克成矿带、东亚成矿带、中朝成矿区、中南半岛成矿带、欧洲成矿区和非洲-阿拉伯成矿区。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成钾盆地主要有中亚盆地、滨里海盆地、呵叻-沙空那空盆地、万象-甘蒙盆地、达纳吉尔裂谷盆地、蔡希斯坦盆地、彼里皮亚特盆地、前乌拉尔边缘坳陷和柴达木盆地、罗布泊盆地等。
已发现钾盐资源的国家(地区)有泰国、老挝、约旦、以色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德国、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埃及等。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蕴藏着丰富钾盐资源,已发现超大型钾盐矿床26个。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5)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钾盐资源探明储量约22亿吨,约占世界钾盐资源探明总储量的51.1%。“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钾盐资源量42.8亿吨,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69.6%。钾盐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为白俄罗斯(储量7.5亿吨,资源量33亿吨)、俄罗斯(储量8.6亿吨)、中国(储量3.6亿吨)。
泰国呵叻高原叶岩的研究历史课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泰国政府雇佣外国专家对对国内呵叻盆地进行勘探,通过研究泰国东北部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该地区存在丰富的岩盐,在后续的几十年间,泰国政府和地质工作者不仅发展现了叶岩层,还对资源性质和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上世纪70-80年代,泰国政府对呵叻高原开展地址勘探工作,发现了沙空那空盆地和呵叻盆地的猜也蓬、乌隆、色军、呵叻、孔敬、玛哈色拉堪等地分布有大量的光卤石和钾石盐资源,并初步估算了钾盐资源的储量。
泰国泰国是亚洲目前钾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钾盐矿床主要分布于邦内那隆、孔敬、加拉信、暖颂、南丘克和亚索顿等地。预测KCL远景资源量达430亿吨。
相对而言,泰国钾储量远高于老挝,且钾盐分布较为集中。泰国工业化发展时间较长,目前泰国东部地区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众多产业园区。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也促使泰国政府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泰国全面升级复线铁路提升铁路客运和货运效率,推动以林查班为主的泰国深水港码头扩容,并建立工业区到港口的铁路专线。泰国政府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也使得泰国外资投资环境更加良好,整体生产成本降低。
四、泰国的钾盐资源及投资现状
钾盐资源已成为全球投资热点。中国在开发利用国外钾盐资源方面,需综合分析矿产资源条件、开发条件、投资环境等因素,同时要充分考虑钾盐资源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等投资风险。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1.钾盐资源禀赋好,位于重要矿集区或重要成矿带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远景大;2.区内钾盐资源潜力巨大,已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或已有开采矿山;3.资源所在国与中国关系友好,政局稳定,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有利,可进入性强;4.矿产资源的对外开放程度高,当地小区、环保组织等对矿业开发活动的影响小,投资环境、投资政策、矿床开发技术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有利。
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可优先部署境外钾盐勘查或开发的地区,一般具备条件:成矿条件好,已发现大型以上钾盐矿床,资源禀赋和找矿潜力巨大;目标国政局稳定、法律法规健全、矿业投资政策有利,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良好,可进入性强;矿床开发技术经济条件及交通、水、电、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有利,可形成中国境外钾盐矿产勘查或开发基地;未来矿产品为中国利用可行,国际交通运输条件方便。
泰国乌隆钾盐矿产于泰国北东部,毗邻老挝万象,构造上与万象盆地同属于沙空那空盆地。含盐地层为上白垩统—古近系马哈沙堪组紫红色碎屑岩系和蒸发岩沉积。北部沙空那空盆地钾盐层的厚度、品位和储量均大于南部呵叻盆地,钾盐远景储量为335.55 ×108吨,南部呵叻盆地为86.56×108 吨。
沙空那空盆地为受深断裂控制、构造封闭条件良好的大型坳陷盆地,经历了漫长的中生代红色碎屑岩沉积后,逐步演变成大面积的滨海浅水盐湖-干盐湖环境,在晚白垩世持续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巨厚蒸发岩矿床。矿床的盐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其次来源于深层卤水。海水由东向西补给,浓缩卤水向西迁移,形成由东向西的碳酸盐→硫酸盐→石盐→钾镁盐4 个较完整的蒸发沉积相区。钾镁盐在次级坳陷中沉积,且多集中分布在盆地中心及西部。
泰国东北高原的呵叻和沙空那空盆地是亚洲乃至世界钾盐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以光卤石型为主,但在沙空那空盆地的哇伦地区钻孔中见到近20M厚的钾石盐层,显示具有很好的钾石盐型钾盐矿找矿前景。钾盐勘查研究及开采工作相对滞后,20世纪80年代钾盐矿普查工作完成后,未再进行系统评价工作。泰国是中国周边国家,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但因泰国政治动荡和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钾盐资源开发受到阻碍。2014年泰国政府重新修订矿业法,钾盐矿权的申请和审批难度降低,这使得沉寂已久的泰国钾盐资源的开采成为可能。2014年12月,中泰两国总理就泰方为中国企业投资泰国钾盐资源开发提供支持和便利达成共识。
泰国钾盐矿赋存相当稳定,而老挝的矿位位于盆地边缘,相对稳定性较差,质量较低。配套设施方面,泰国基础设施较好,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供水、供电条件稳定。同时泰国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更好,泰国呵叻盆地出产的钾盐矿,能够通过铁路公路直达港口,运输成本较低。而老挝交通条件差,物流运输等配套型产业尚未成型,只适合小规模开发。
整个钾盐盆地含钾矿层有钾石盐和光卤石, 基本上是在1 0 米左右见矿, 矿层平均厚度40 一50 米, 倾角小于10。, 钾矿盆地地表标高在十1 50 一180 米之间, 属平坦地带, 适宜用竖井或斜井进行地下开采, 且钾盐的选矿工艺在国内是成熟的, 泰国的钾盐赋存相对稳定, 而老挝的矿体位于盆地边缘, 相对稳定性差些。
泰国呵叻高原和老挝万象平原东北部的钾盐矿层厚, 品位高。泰国仍有大量资源未开发,老挝钾资源尚未开发。目前泰、老两国均不准备再进一步作地质勘探工作, 而以现有的地质资料在国际上招标。现在东盟六国, 加拿大已开发泰国钾盐; 印度、韩国、加拿大正试探进入老挝开发钾盐。
泰国预测的钾盐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但由于各种原因,均未进行地质详堪工作,钾盐矿开发工作也一直停滞不前。近年来,巴育政府重新修订泰国矿业发,鼓励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为钾盐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
2015年2月,国际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呵叻府钾盐矿特殊勘探权限,获批了13个区块,每个区块勘探面积16平方公里,共208平方公里,勘探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国际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是泰国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和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5日,公司与能源伙伴、投资商、承包人开展合作,前期评估公司的资产、证券并优化投资策略,进而开展商业、技术和技能合作,以最大限度提升公司的总合价值。2012年1月,国际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泰国采矿工业委员会成员,2015年2月,公司从泰国第一工业和矿业部获得了呵叻府13个钾盐区块的特殊勘探权限,取款面积为208平方公里。未来公司将通过合作投资等方式,拓展诸如采矿、加工以及综合利用等新的商机,目标是发展成为能源和矿业服务领域的领导者。
中国应该将泰国的钾盐开发列入中国利用国外资源规划。首先组织好首采地段的勘探和预可行性研究, 在国内立项后, 再向泰国政府提出合作方式; 争取达成政府间合作协议。尽快实施开发建设。根据泰、老两国钾盐资源的开发条件和中国经济实力, 建议先开发泰国的钾盐。与泰两国开发钾资源的合作方式: 首先可重新布点进行勘探开采。其次可承包钾盐建设工程。泰两国的矿山开发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无矿山的设计、研究单位。中国化学矿山技术力量有实力走出国门, 承担地勘、矿山及加工厂设计、工程施工和生产经营各方面任务。再次可以参股投资获得钾肥产品, 目前钾盐股在泰国证券交易市场也被追捧。
中美贸易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定,在7月份两次对中国加征关税,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美国正在严重危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引发全球市场动荡,还将波及全球更多的跨国公司。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对中国未来钾盐资源进口和资源安全造成了不确定因素。世界贸易和利伯维尔场混乱的局面下,中国也更应该将目光转向东盟地区,通过加强对东盟地区的深耕,降低中国钾盐资源进口面临的风险。
“一带一路”地区的钾盐资源分布广泛,泰国钾盐资源量丰富,发展潜力大,是全球主要钾盐生产区,也是中国主要钾盐进口来源地。加强中国与这泰国的钾盐资源合作,对保障中国长期稳定的钾肥供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2020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