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磷市场依旧低迷 去产能化是当务之急
2月末,黄磷市场仍旧萧索凄然、毫无生气,主产地主流出厂价徘徊在1.6万~1.7万元/t,企业根本无利可言。不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环节,纷纷感到近年来黄磷反弹行情越发难现。
实际上,自2010年以来,黄磷企业的开工率一直缓慢下降,至今年春季前期降至新低,整体开车率在5成以下。即使装置长期低位运行,供给持续递减,其价格普遍还是产销倒挂。究其原因,根本矛盾还在于整个行业的供需平衡早已被打破,在没有得到有效修复之前,健康的市场难以出现。
从黄磷生产供应上看,产能过剩导致供需不对称已经是个难于治愈的痼疾。在国内滇黔川鄂等磷矿石主产区,黄磷总产能突破200万t/a,基本为市场总需求的3倍。由此可见,为实现供需平衡,黄磷去产能化是当务之急。但各地去产能化遭遇了极大的阻力,从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调控的手段上看,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各种产业政策和能耗、排放标准,但执行效果很不理想。一是优势企业扩能势头不减,二是各地现有落后黄磷装置并没有真正淘汰掉,呈潜伏状态,一旦市场回暖,立即就会启动生产。
从黄磷市场需求上看,有效需求呈现滞涨态势。多年来,下游磷酸盐行业持续低迷,特别是三聚磷酸钠大范围退出洗涤剂领域,以及生产清洗剂的磷化液萎靡不振后,下游对黄磷的需求不足并趋弱。另一下游有机磷农药,因社会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反对声越来越高,所以含磷高毒农药市场份额逐年萎缩。另外,黄磷出口长期执行较高出口关税,出口退税被取消后,企业从出口中获利几乎也无可能。
综上所述,如果黄磷不能实现真正的去产能化,还将长期陷入低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