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登记个数3年增78.61% 水溶肥登记管理或有大变
发布时间:2017-11-01 来源:未知     分享到: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多次提到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支持水溶肥的发展。广大水溶肥企业要紧跟形势,积极与相关部门开展合作,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

水溶肥产业的快速发展是看得见的。主要为以下方面:

  一是水溶肥储运和销售模式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

  二是产业发展速度快,但布局散,企业规模小;

  三是产品应用于经济作物,效果显着,但粮食作物的大田应用有待开发;四是水溶肥肥效高,使用效果好,但包装费用高,有些水溶肥产品不节能;五是水溶肥产品品种多,更新快,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秩序不规范。

  据统计,2016年广义的水溶性肥料的产量为350万吨,同比增长10%。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已在农业部取得登记的水溶肥产品数量为5742个,截至2017年9月,已在农业部取得登记的水溶肥产品数量为10256个,三年来增长率为78.61%。农业部正在对《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登记管理或发生重大变化,或将由登记制改为备案制。

  对于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登记管理有望由登记制改为备案制,一旦通过落地,一方面这将有利于水溶肥生产企业和农资经销商快速应对市场,及时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水溶肥产品,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更好地服务农业。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一方面这将有利于加快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新产品推广,压缩环节,帮助更多农民用好肥,供应更多不同配方的好肥料。另外一方面,需要对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登记管理宽进严出,做好配套措施保障产品效果和农民权益。

  聚磷酸铵是水溶肥的磷源之一,聚磷酸铵比磷酸一铵有明显优越性。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其自身特性因素和土壤、环境等多因素来考虑。液体肥在中国潜力巨大,企业应看准机遇有所作为。

  不仅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水溶肥产业要想走得更远更好,就抓好牛鼻子。吴勇表示,未来,水肥一体化将重点朝以下方向发展:

  一是依托于管道的水肥一体化,作物以经济作物为主,肥料为水溶肥、液体肥,尤其是中高端的肥料。

  二是脱离于管道的水肥一体化,作物为大田粮食作物,肥料为中低端的水溶肥、液体肥、冲施肥,以及尿素硝铵、尿素溶液、氮溶液、生长调节剂等。

  三是沼液水肥一体化。前提要求是发酵处理、固液分离、沼液无害化、施用不过量,作物为大田粮食作物,以及果蔬等经济作物。

  四是软体集雨窖水肥一体化,利用软体集雨窖开辟新水源,并通过水肥一体化实现雨水资源高效利用。

  当前土肥水利用方式发生新变化,水肥一体化要从等养分等效向优化形态、含量和助剂发力,从土壤施肥向庄稼施肥转变,从灌溉浇地向作物供水转变,用户正由小农散户向规模农场转变。

  为了促进水溶肥产业的发展,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型水溶肥企业和二次加工型企业。资源型水溶肥企业要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水溶肥原料生产成本;二次加工型企业要做精做细,发挥专业优势,强化农化服务能力。

  二是多方施策,千方百计降低产品储运和流通成本。三是规范行为,大力整顿水溶肥市场。四是深化服务,努力开拓农化终端市场。五是深化合作,攻关共性技术和联合试验示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