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钾盐(钾肥)高峰论坛暨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分会第五届年会在上海顺利召开
面对中国钾盐、钾肥产业52年的发展历程和近10年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可溶性钾资源缺乏,产能、产量逐步增加,刚性需求量回归平稳,境外“拿来”钾资源步伐的加快以及钾肥进口的慎之又慎,市场的持续低迷等等现状,中国的钾盐产业现状如何?下一步如何做到科学发展,理性布局,带着这样的需要探究的问题,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与中国农资传媒联合,于2010年7月3~5日,在上海共同举办了“2010中国钾盐(钾肥)高峰论坛暨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第五届年会”。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国家财政部关税司有关领导、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叶海廷、副会长张晓钟、上海世博会协调事务局常委副书记、副局长、杨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安杰、上海市杨浦区区长金兴明等主要领导,以及业内主要钾盐、钾肥企业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化肥等120余家单位共250余人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和年会。本次会议除了专家们的精彩发言外,为了让行业内专家畅所欲言,提高互动性,将我国钾盐、钾肥行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出来,今年在会议形式上钾盐(肥)分会进行了大胆创新,采取现场由记者与行业各领域权威、精英人士,围绕上面问题进行现场对话,就理性布局行业结构、解析如何实现行业科学发展、行业调整政策、国际与国内市场、境外资源开发等进行深入探讨。整个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反映这样创新的会议模式让他们真正实现了各取所需。
会议最后就以上问题达成以下共识:
1、理性布局 科学发展成为钾盐(肥)行业主调;
2、我国钾肥产业总的布局原则是,通过国内有序竞争,面向国际全球竞争,形成国产、进口、境外三位一体、三分天下的一盘棋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织就我国钾肥市场能进能退的产业大厦,以保证中国钾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对于国产部分:一是通过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加大海水提钾产业化力度等措施,力争达到或完成国家《十二五产业振兴规划》400万吨K2O产量的要求;二是加大不溶性钾资源制含钾矿物肥的开发和产业化力度,通过新资源经济,力争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内形成一定的能分担可溶性钾压力的产业化基地;
4、对于进口钾肥部分,从长期供应来看,国内的产量还是不足以满足需求,钾肥进口将是我国钾资源战略计划的长期策略;
5、对于境外钾资源:“拿来”境外钾资源,建立国家钾资源储备制度,作为我国长治久安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战略国策,是一直要坚持的,但同时要注意风险,建议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运作为上;老挝的钾盐产生规模产量还需要一个过程;境外钾资源的开发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以尽量减少开拓企业的风险和压力,使得境外开发和建设早日形成规模,担起三分之一天下之重任;
6、对于钾化工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力度,形成我国成规模的大型企业,产出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能占领国际市场份额的高端产品;
7、2010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我国钾肥行业的产、供、销、需、市场价格会在比较平稳而理性的范围内运行。由于特殊气候的影响,加上目前复合肥企业和港口的钾肥库存比较少,钾肥价格有望在下半年趋稳,并会出现一定的上涨空间;
8、钾肥在我国的施用潜力巨大,要合理引导科学施用,提高农户的用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