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亚铜
白色粉末状固体,分子量89.56,化学式CuCN。难溶于水。极毒,遇酸可产生HCN气体,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也可产生剧毒气体!使用时注意安全!
简介
中文名称:氰化亚铜;
中文同义词:氰化铜(Ⅰ);氰化铜;氰化亚铜;氰化亚铜 046-04 ;氰化亚铜(I);
英文名称:COPPER(I) CYANIDE;
英文同义词:CUPROUS CYANIDE;CUPRICIN;COPPER CYANIDE;COPPER(I) CYANIDE;COPPER(+1)CYANIDE;ai3-28745;Copper cyanide (Cu(CN));coppercyanide(cu(cn));
Mol文件:544-92-3.mol。
物理性质
相对密度(水=1):2.9(氮气中)
溶解性:不溶于水、稀酸,易溶于浓盐酸。易溶于氨水、铵盐溶液。溶于氰化钠、氰化铵、氰化钾时生成氰铜络合物。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
2、摩尔体积(m3/mol):无可用的;
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
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24cm3):无可用的;
7、单一同位素质量:88.932675 Da;
8、标称质量:89 Da;
9、平均质量:89.5634 Da。
化学性质
溶于氰化钠、氰化铵、氰化钾时生成氰铜络合物。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不溶于水和冷的稀酸。在沸腾的稀盐酸中分解成氯化亚铜和氰化氢。剧毒。
毒性
本品剧毒,毒性与氢氰酸类似。慢性中毒出现头痛、消瘦、性机能及性欲障碍、贫血、白细胞减少及氰化血红蛋白升高。吞入粉尘引起中毒时,用3%双氧水或0.2%高锰酸钾洗胃,每过15分钟给一汤匙硫酸亚铁和煅镁氧乳液。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1265mg/kg,除致死剂量外无详细说明;慢性中毒会出现头痛、消瘦,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3。
生态学数据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3.8;
7、重原子数量: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0;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
作用与用途
1.本品在氰化物镀铜的电镀液中作络合剂,镀液的分散性和覆盖性较好,镀层结晶细致,而且镀液呈碱性,有一定的去污性。对于钢铁制品和锌制品等基体金属上直接电镀铜层可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层。其缺点是该镀液有剧毒,用此液镀铜必须进行三废处理,以保护环境,减少公害。
2.氰化亚铜是提供镀铜或镀铜合金镀液中铜离子的主盐,镀液中铜离子浓度与阴极过程有较大的影响,铜离子含量低时,阴极极化值增大,电流效率显著下降,允许的工作电流密度低,也用作化学浸镀锡及化学镀铜的稳定剂等。
3.氰化亚铜是有机Cu(I)试剂和有机Cu(II)试剂的有效前体。
氰化亚铜与烷基锡形成的Me3SnCu(CN)Li试剂能与炔基羧酸酯反应得到3-三甲基锡-2-烯基羧酸酯,并且控制不同的温度能选择性得到顺式或反式产物 。

类似的,氰化亚铜与烷基锂形成的烯基铜试剂能作用于α,β-不饱和酮得到加成产物,并进一步发生分子内成环反应 。

从有机锡化合物制备而来的α-烷氧基铜试剂也能与α,β-不饱和酮发生加成反应 。

2-噻吩基铜试剂能在丁基锂作用下与碘代烯烃发生金属-卤素交换反应得到烯基铜,进而也能与α,β-不饱和酮发生加成反应。这种合成方法对于前列腺素的合成显得非常重要。

4.用于电镀铜及其他合金,合成抗结核药及防污涂料。
5.主要用于无氰电镀,是供给镀液中铜离子的主盐。适用于装饰性保护层的铜底层和要求渗碳零件的局部防渗碳涂层。用于焦磷酸盐镀铜、镀青铜、镀镍、镀铜锡合金以及镀钨合金等,还用于分析试剂.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紫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虚弱、惊厥、昏迷、咳嗽、呼吸困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肺水肿而致死。对皮肤、眼有强烈刺激性,可致灼伤。口服出现紫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虚弱、昏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刺激口腔和消化道或造成灼伤。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剧毒,具强刺激性。
安全术语
S29Do not empty into drains.
切勿倒入下水道。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S60This material and its container must be disposed of as hazardous waste.
该物质及其容器须作为危险性废料处置。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S7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保持容器密封。
风险术语
R26/27/28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极高毒性。
R32Contact with acid liberates very toxic gas.
与酸接触释放极高毒性气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灭火方法:该品不燃。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简介
中文名称:氰化亚铜;
中文同义词:氰化铜(Ⅰ);氰化铜;氰化亚铜;氰化亚铜 046-04 ;氰化亚铜(I);
英文名称:COPPER(I) CYANIDE;
英文同义词:CUPROUS CYANIDE;CUPRICIN;COPPER CYANIDE;COPPER(I) CYANIDE;COPPER(+1)CYANIDE;ai3-28745;Copper cyanide (Cu(CN));coppercyanide(cu(cn));
Mol文件:544-92-3.mol。
物理性质
相对密度(水=1):2.9(氮气中)
溶解性:不溶于水、稀酸,易溶于浓盐酸。易溶于氨水、铵盐溶液。溶于氰化钠、氰化铵、氰化钾时生成氰铜络合物。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
2、摩尔体积(m3/mol):无可用的;
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
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24cm3):无可用的;
7、单一同位素质量:88.932675 Da;
8、标称质量:89 Da;
9、平均质量:89.5634 Da。
化学性质
溶于氰化钠、氰化铵、氰化钾时生成氰铜络合物。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不溶于水和冷的稀酸。在沸腾的稀盐酸中分解成氯化亚铜和氰化氢。剧毒。
毒性
本品剧毒,毒性与氢氰酸类似。慢性中毒出现头痛、消瘦、性机能及性欲障碍、贫血、白细胞减少及氰化血红蛋白升高。吞入粉尘引起中毒时,用3%双氧水或0.2%高锰酸钾洗胃,每过15分钟给一汤匙硫酸亚铁和煅镁氧乳液。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1265mg/kg,除致死剂量外无详细说明;慢性中毒会出现头痛、消瘦,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3。
生态学数据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3.8;
7、重原子数量: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0;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
作用与用途
1.本品在氰化物镀铜的电镀液中作络合剂,镀液的分散性和覆盖性较好,镀层结晶细致,而且镀液呈碱性,有一定的去污性。对于钢铁制品和锌制品等基体金属上直接电镀铜层可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层。其缺点是该镀液有剧毒,用此液镀铜必须进行三废处理,以保护环境,减少公害。
2.氰化亚铜是提供镀铜或镀铜合金镀液中铜离子的主盐,镀液中铜离子浓度与阴极过程有较大的影响,铜离子含量低时,阴极极化值增大,电流效率显著下降,允许的工作电流密度低,也用作化学浸镀锡及化学镀铜的稳定剂等。
3.氰化亚铜是有机Cu(I)试剂和有机Cu(II)试剂的有效前体。
氰化亚铜与烷基锡形成的Me3SnCu(CN)Li试剂能与炔基羧酸酯反应得到3-三甲基锡-2-烯基羧酸酯,并且控制不同的温度能选择性得到顺式或反式产物 。

类似的,氰化亚铜与烷基锂形成的烯基铜试剂能作用于α,β-不饱和酮得到加成产物,并进一步发生分子内成环反应 。

从有机锡化合物制备而来的α-烷氧基铜试剂也能与α,β-不饱和酮发生加成反应 。

2-噻吩基铜试剂能在丁基锂作用下与碘代烯烃发生金属-卤素交换反应得到烯基铜,进而也能与α,β-不饱和酮发生加成反应。这种合成方法对于前列腺素的合成显得非常重要。

4.用于电镀铜及其他合金,合成抗结核药及防污涂料。
5.主要用于无氰电镀,是供给镀液中铜离子的主盐。适用于装饰性保护层的铜底层和要求渗碳零件的局部防渗碳涂层。用于焦磷酸盐镀铜、镀青铜、镀镍、镀铜锡合金以及镀钨合金等,还用于分析试剂.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紫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虚弱、惊厥、昏迷、咳嗽、呼吸困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肺水肿而致死。对皮肤、眼有强烈刺激性,可致灼伤。口服出现紫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虚弱、昏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刺激口腔和消化道或造成灼伤。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剧毒,具强刺激性。
安全术语
S29Do not empty into drains.
切勿倒入下水道。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S60This material and its container must be disposed of as hazardous waste.
该物质及其容器须作为危险性废料处置。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S7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保持容器密封。
风险术语
R26/27/28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极高毒性。
R32Contact with acid liberates very toxic gas.
与酸接触释放极高毒性气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灭火方法:该品不燃。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