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磷化工分会工作报告
一、 2008年的主要工作回顾
2008年,是近年来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景气度最高的年份,对我国磷化工行业来说,也是极不平凡、波澜起伏的一年。我们经历了罕见的短暂喜悦,也饱受了市场剧烈的震荡风波。去年三季度,全行业按照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部署,努力实现稳定增长。从总的情况来看,尽管挑战依旧严峻,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全行业总体上还是避免了发展的大起大落,这些都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和条件。
一年来,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磷化工分会(下简称“分会”)在中国无机盐协会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在各理事单位、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分会自身建设
2008年9月,分会在湖北宜昌召开分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对分会2008年前三季度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段工作进行了部署。分会秘书处按照会议安排,逐条研究和落实了相关工作: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交流。按照常务理事会的要求,分会秘书处已设计完一套磷化工相关产品统计表,拟订编制了工作简报等行业内部交流载体,加强了行业动态分析;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分会秘书班子建设。综合地域特点和工作实际,调整了分会秘书工作班子,在无机盐协会和分会的领导下,具体开展分会秘书处的工作。同时,秘书处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重点加强与国家主管部门、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为行业的发展及时提供各类信息;
三是积极筹备分会年会和国际峰会。常务理事会后,秘书处即开始着手筹备分会年会和国际磷化工高峰论坛的相关工作。2008年底即完成了高峰论坛的初步策划工作,并就相关事项与贵阳、宜昌、成都等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沟通,征求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年会的准备工作也同步展开。
(二)加强了与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联系
一是积极为国家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磷化工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出谋划策。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汶川地震恢复重建条例》、《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紧急启动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工作。德阳100多家磷矿和磷化工企业全部停产,财产损失严重。我们积极利用专业优势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意见和建议,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规划总投资额45.7亿元,政府补助贴息等资金8.62亿元,恢复重建磷化工企业96家。
二是加强同企业联系,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企业呼声。2008年年初开始全球经济急剧升温,为抑制磷肥价格上涨,国家对相关产品黄磷、磷酸加征特别关税,因为磷化工产品很多,没有细化分类和独立的税则号,势必阻碍食品级磷酸等相对高端磷化工产品的出口,分会协助相关企业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最终争取到食品级磷酸独立的税则号和优惠关税政策。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磷化工企业遭受重创。2008年11月初,分会在无机盐协会的支持下,组织人员赶赴广西、四川、贵州等地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对磷化工受“金融海啸”影响的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深入调查,为争取国家财政部磷产品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黄磷产业基础调查与政策建议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2008年12月14日,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向国家财政部报送的《关于请求对无机盐产品出口税率进行调整的报告》中,16种磷酸盐产品被列入“建议提高和恢复出口退税的无机精细化工产品”类,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国家主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对行业情况的了解与支持。
三是积极完成国家相关部门和协会交办的工作。完成了《我国黄磷工业生产现状及分析报告》、《汶川地震对我国磷酸氢钙生产的影响及建议专题报告》、《全国磷化工行业重点关键技术调研报告》、《黄磷生产能耗及计算方法》等。这些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要求高。这些报告、建议和规划不仅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规范行业管理提供了依据,而且对指导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三)认真做好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工作
2008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污染物普查工作是国家治理三废污染、搞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磷化工是无机盐行业中污染物排放的大户之一,普查任务很重。为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分会有责任配合做好相关各项工作。
一是配合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完成了排污系数的核算工作,为全国污染物排放普查做好了准备、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依据。先后处理环保部门和企业咨询10多件,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了依据。
二是组织专家编制国家环保部下达的磷酸盐产品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主持制定了《黄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完成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并已上报环保部审查,先后对10多个主要磷酸盐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函调和现场调研,编写了《全国磷化工污染物排放标准开题报告》,并通过了专家论证。
三是根据国家环保部的要求,编制了磷化工行业《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目录》。
二、 2009年的主要工作执行情况
2009年是磷化工行业形势十分严峻的一年。分会在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对磷化工行业的冲击和影响,团结组织业内企业和相关单位,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认真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努力应对危机,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磷化工分会工作安排初步意见》已印发各副会长单位、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在这里只作简要说明。
(一)认真筹备2009年国际磷化工高峰论坛
11月1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磷化工高峰论坛暨行业年会”开幕了。分会按照搭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客户、企业与国外客户建立交流平台的要求,邀请了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官员、行业专家、外商、上下游相关行业重点客户参会,共同研究当前磷化工行业发展形势及应对措施,期望促进磷化工行业稳健发展。会议期间有关政府机构官员、研究人员就磷化工产业发展前景、产业政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大家感觉受益匪浅。除此之外还对磷化工市场、技术发展、产业发展政策等一系列大家所关心的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次大会将对我国磷化工产业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磷化工产业出口份额较大,扩大出口将成为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分会突出重点,加大行业政策争取力度。一是及时掌握磷化工行业发展出口中面临的问题,积极争取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帮助企业度过危机。二是争取国家出台更多精细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重点是提高食品级、电子级等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争取下调磷矿资源税,并积极建议改革征收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四是争取在国家启动大用户用电直供电改中的有关优惠政策。我国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在多年沉寂之后,今年终于实现“破冰”,从试点的情况看,具备条件的电力大用户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购电成本。目前分会也正在向有关政府部门积极呼吁,争取在磷化工行业早日开展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电力直接交易的试点工作。
(三)协助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协调政府、金融机构等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黄磷行业准入条件》。特别是要努力做好对小黄磷电炉的关停、新建和改扩建黄磷电炉的审批等工作,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确保安全生产,进一步促进黄磷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促进黄磷行业规范发展。积极做好编制《磷酸盐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工作,继续做好行业内主导产品和部分新开发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黄磷行业准入条件》的宣贯工作已提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帮助完成。
(四)继续推进行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安全环保工作
重点抓好黄磷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积极推广“三废”治理和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促进黄磷节能降耗5%的目标实现;在行业内大力推广节电、节煤、节水的先进技术设备;积极争取国家对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现已完成《黄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磷化工行业多项技术改造项目已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技术改造目录,部分纳入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指南目录,为争取国家支持打下了较好基础。
(五)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需要常抓不懈。分会组织业内企业汲取“三聚氰胺事件”的严重教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特别是《食品安全法》,对进厂原材料、生产过程、包装销售等重要环节加强监管,层层把关,确保磷化工产品特别是食品级、医药级产品质量安全。
(六)开展行业信息交流工作
逐步建立较完善的磷化工行业数据库,重点对黄磷、三聚磷酸钠等主要产品的生产情况进行月度统计、分析,并及时、准确反馈给各会员单位。
(七)继续加强分会自身建设
按照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要求和磷化工分会实际情况,已聘任1名专职副秘书长,专门负责分会秘书处的工作。
三 关于会费问题
会费是分会开展活动保持正常运转的主要经费来源。鉴于行业内各企业的实际,分会会长宜昌兴发集团李国璋董事长对分会的工作非常支持,2007~2009年两年时间,分会所有的工作经费全部由兴发集团承担,没有向理事单位和会员企业收取任何会费。
但是,依照协会章程和分会工作特点,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分会会费收缴管理机制,保障分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分会秘书处对2010年度的会费收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会费标准问题:明年暂按照协会收费标准执行,副会长单位8000元/年,常务理事单位4000元/年,理事单位3000元/年,会员单位2000元/年。
二是会费将严格按照分会章程的要求,建立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取之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努力将分会建成为行业服务的平台,并接受会员企业的监督检查。
各位会员,分会2009年的工作任务已大部分完成,当前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谋划下一年的工作。2010年分会仍将进一步贯彻双向服务是立会之本的宗旨,全力依靠全体会员单位,积极听取和协调各方面的意见,在工作实践中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在协调、咨询、服务领域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