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过程所多组分协同萃取提锂新技术国际领先
发布时间:2021-12-28 来源: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     分享到:

       碳酸锂产量可提高1倍以上,吨成本下降超万元

      12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获悉,由该所齐涛和朱兆武研究员团队开发成功的多组分协同溶剂萃取—水反萃清洁提锂”新技术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科技成果评价。

      中国科学院费维扬院士领衔担任专家组组长的评价委员会专家组针对多组分协同萃取机理、新技术工艺流程、生产线设备运行以及环境与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后,一致认为,该项目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进一步加强工业示范,积极推广应用。


image.png


      据了解,我国锂资源储量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7%,位居第四,其中70%以上的可开采锂资源储存于青海高镁盐湖和西藏低镁盐湖中。青海柴达木盆地高镁盐湖锂资源占全国锂资源50%以上,但由于锂/镁分离困难,目前资源利用率不足20%。传统溶剂萃取技术采用6-8 摩尔每升的盐酸进行反萃,高酸破坏了萃取体系的稳定性,带来系列技术问题难以大规模应用。

      据朱兆武介绍,针对青海高镁锂比盐湖镁锂分离的难题,该项目团队在深入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首先开发出了多组分协同溶剂萃取体系,使工艺技术性能更稳定,选择性更高,锂收率大于95%;其次是通过协同配位和氯离子浓度控制锂的萃取和反萃,并将Fe3+固定在有机相从而实现水反萃过程中Li/Fe分离,避免了高酸反萃,乳化严重、萃取剂降解损失大、设备腐蚀严重等缺陷;三是萃取有机相可直接循环利用无需再生,不消耗酸碱,同时大幅度减少淡水消耗和废液排放;四是富锂溶液酸度低,生产碳酸锂产品步骤简单,减少碱耗,显著降低运行成本。

       2021年4月,该项目团队与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上海意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矿区,先后利用新型萃取体系在年产碳酸锂50吨中试线和8000吨生产线上运行。截至目前,生产体系运行平稳,锂萃取收率大于95%,反萃率大于95%,反萃液中氯化锂浓度一次浓缩20倍达到200g/L以上,锂与镁等杂质分离效果优异,其中镁锂分离系数大于10000。与传统工艺(高酸反萃)相比,新技术的单条生产线碳酸锂实际产量大幅度提高,每吨碳酸锂的直接生产成本降低超万元,节约和新增年利润可达数亿元。按照目前碳酸锂价格计算,预计万吨级吨生产线年净利润达10亿元以上。

       据介绍,该工艺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经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与传统萃取提锂工艺相比,携带铁的有机相中无余酸,不需要碱再生即可循环使用。

       齐涛表示,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将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瞻部署,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多组分协同溶剂萃取—水反萃清洁提锂技术成果将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和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