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中国钾肥产业赢得更多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产钾肥产量不断提升,降低了中国钾肥的对外依存度。同时,国内钾肥品种更为丰富,质量和规模方面也得到极大提升,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现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钾肥生产国,国内钾肥自给率上升到50%以上,长期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0年来,在国产、境外和进口的全面协调发展下,中国钾肥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国内钾肥需求,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农业不断发展,我国钾肥需求愈加强劲。近10年来,钾肥表观消费量基本稳定在1000万吨至1100万吨。通过钾肥资源和生产能力的挖潜,我国钾肥产能和产量有所增长,国产钾肥自给能力大幅度提高,可满足国内 50%以上的钾肥需求,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也发生了结构性转变,大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钾肥市场的话语权。
10年来,我国钾肥已形成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钾肥产能世界排名第四,生产技术和单套装置生产能力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统计,我国资源型钾肥生产能力最高达到2019年的696万吨(折K2O,下同),产量达到590万吨。2020—2021年,我国资源型钾肥产品类型调整,使钾肥产能略有下降,2021年产量为521.96万吨。
国产钾肥产量的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和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科学开采。2013年9月,承担着国家产业振兴项目的盐湖股份新百万吨钾肥生产装置建成投产,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从此,中国钾肥工业再添一套现代化百万吨级钾肥装置。2014年3月,盐湖股份月产量达 40 万吨,9月突破50 万吨大关。当年6月,盐湖股份开始启动 500 万吨钾肥挖潜扩能工程,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钾肥龙头地位。从 2015 年起,盐湖股份氯化钾年产量均保持在 470 万吨以上。同时实现百万吨钾肥生产突破的还有国投罗钾。2012 年,国投罗钾硫酸钾产能达到130 万吨/年,实现了单厂生产规模全球最大、产品质量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迈入世界硫酸钾生产大国行列。2016年,国投罗钾建成了产能150万吨/年硫酸钾生产装置和10万吨/年硫酸钾镁肥生产装置,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硫酸钾生产企业。此外,青海察尔汗和新疆罗布泊两大钾肥生产基地,在低品位矿和尾矿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突破,不仅解决了盐湖卤水资源禀赋不均、尾矿资源浪费的问题,更延长了我国钾矿有限资源的可开采年限,提升了国内钾肥的生产能力。2017年12月,藏格钾肥通过公开拍卖,成功拍得“青海省茫崖行委大浪滩黑北钾盐矿详查探矿权”。自此,藏格钾肥开采矿区面积达到1216.91平方公里。
2016—2021年
我国主要钾盐钾肥产品产量
2015—2019年
我国钾肥供需情况
2015—2019年我国钾肥
自给率和对外依存度对比情况
近10年,国内钾肥品种更为丰富,质量和规模方面也得到极大提升,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在产品品种方面,行业不断加强钾盐产品的应用开发,产品品种更加丰富,产品调整柔性增强。除了传统氯化钾和硫酸钾之外,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不同规格、不同品质的高效钾肥品种得到重点发展,品种结构更加优化。同时,熔盐级硝酸钾、全水溶钾肥、食品级氯化钾、高纯级氯化钾等钾盐产品也有所发展,实现了产业优化升级。经过近10年开发,我国已形成规模的钾肥品种有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钾镁肥、碳酸钾、高氯酸钾及其他专用含钾复合肥等多种产品,并能根据土壤的监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补充缺失的元素。
传统产品氯化钾方面,我国还实现了从粉末状到颗粒状、大颗粒状的产品多样化。作为中国钾肥工业的领头羊,盐湖股份在建成 500 万吨氯化钾的基础上,还形成了20万吨硝酸钾、40 万吨氢氧化钾、8 万吨碳酸钾生产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大型钾盐工业基地。
2021年我国资源型钾肥企业产量分布图
在产业布局方面,我国资源型钾肥生产集中分布在青海和新疆两省区。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统计,经过整合重组,我国现拥有资源型钾肥生产企业近30家,其中年产百万吨级大型企业3家,分别是盐湖股份、国投罗钾和格尔木藏格。截至2021年底,三家企业总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76.7%,其它企业约占23.3%。加工型钾肥企业分布则较为广泛,更加靠近市场。其中,硫酸钾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河北、重庆、吉林、辽宁等地,硝酸钾主要分布在山东、青海、湖南、江西、山西等地,磷酸二氢钾主要分布在湖北、四川、云南、重庆等地。
我国用60年实现了钾肥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自给率上升到50%以上,国产钾肥产能产量增长迅猛。但在需求量同步增长的大形势下,加上资源条件的约束,我国对进口钾肥的依存度仍然较高,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依然是解决国内钾肥供应的重要战略方式。随着国内钾肥产能产量逐步提高,我国作为全球钾肥主要进口大国之一,在全球钾肥市场中的特殊地位愈发彰显,氯化钾年进口量稳定在700万吨至900万吨,是全球排名第三的钾肥进口国。
2014—2021年我国钾肥进口量
据统计,2014年,我国钾肥进口量和产量同比增加,供应略有宽松;2015年,国际钾肥价格一路下滑,钾肥进口量增至944万吨,为历史最高,供大于求明显;2016—2018年,氯化钾进口量维持在650万吨至750万吨;2019年,氯化钾进口量再次大幅增长,达到908万吨,同比增长21.7%。2020—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钾肥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钾肥进口量有所减少,供大于求的矛盾得到缓解。在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前提下,国产钾肥能产尽产,进口钾肥通过增加边贸进口量、国储投放竞拍等方式,保证了供应,使国内市场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多年来,中国钾肥联合谈判小组不断协调进口钾肥的节奏与价格,实现了钾肥有效供给,提升了我国钾肥进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议价能力,稳定了国内钾肥市场,也为我国钾肥行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随着我国境外开发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企业开始“走出去”开发、投资钾肥产业。10多年来,走出去的企业历经了非比寻常的困难和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走出一条来之不易的海外拓荒之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已在老挝、泰国、加拿大、刚果(布)等国家和地区拥有数量可观的钾盐资源,境外钾资源开发项目正在逐步推进。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在10多个国家进行钾盐资源开发项目约30余个,投资金额近30亿美元,在 7个富钾的国家拥有了数量可观的钾盐资源,钾盐勘探在多个富钾盆地生根发芽,初见成果。
整体来说,10年来,国内钾盐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自给能力持续增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逐步走上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文中数据由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