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周报】3家固态电池厂商获A轮融资
摘要
产业政策及动态
关于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发布。6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通知指出,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涉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的储能,原则上暂不转为独立储能。加快推动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独立储能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亿纬锂能投30亿元建年产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6月7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将在曲靖经开区投资建设“年产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23亿元。项目位于曲靖经开区南海科技城片区,计划总用地约400亩,建设周期不超过18个月。
磷酸铁锂龙头德方纳米定增32亿。6月9日,德方纳米发布定增公告,公司此次募集资金共33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使用23亿元用于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属于公司新产品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的新建产能项目,或为磷酸锰铁锂再下一城。
宁德时代计划于2022年二季度内正式发布麒麟电池。6月10日,宁德时代表示,将于今年二季度内正式发布麒麟电池。该电池内置了宁德时代 CTP3.0 技术,其拥有极速、无损和安全等特点于一身,同等电池包尺寸下,能量密度比特斯拉的 4680 电池提升了 13%,常温下充电速度可以达到 0%-80% 仅需 15 分钟,系统集成效率可达 80%。
投融资事件
固态电池厂商太蓝新能源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6月6日,固态电池行业新势力太蓝新能源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太蓝新能源的锂电科技研发团队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体系研发和导入工艺上取得重大突破,已解决市场上同类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疑难关键点,使得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低成本量产得以快速实现,同时该技术路线可平滑演进至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企业辉能科技获国新科创数千万美元投资。6月8日,辉能科技获得了来自国新科创的数千万美元投资。该资金将用于辉能固态锂电池量产建设及中国大陆区域扩产规划。辉能科技成立于2006年,在2016年正式转向固态动力电池的研发及制造,现已形成了电动车、消费市场、工业领域次世代电池应用的全套解决方案,为全球少数从上游材料至电芯都自主研发制造的公司。
比亚迪投资锂电池溶剂NMP生产商中润化学。6月10日,中润化学完成A+轮融资,新增比亚迪、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名股东。中润化学是一家锂电池溶剂NMP生产商,其NMP产能达10万吨,且在环保安全、成本能耗、性能指标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与上游原料BDO厂家、下游客户电池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固态电池厂商Ion Storage Systems获得3000万美元A轮融资。6月11日,固态电池厂商Ion Storage Systems在A轮融资中筹集了3000万美元。该资金将用于建设10MWh/年下一代固态电池的电池生产线。该轮融资还将加速ION与消费电子、汽车和固定存储市场的多个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开发项目。
1、产业政策
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能源局联合印发《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和浙江省“十四五”第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6月6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能源局联合印发《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和浙江省“十四五”第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文件指出,要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探索不同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统筹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推动布局一批新能源电站周围的独立储能电站项目,鼓励整县光伏开发地区集中建设独立储能。“十四五”期间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300万千瓦左右。浙江省“十四五”第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名单共包含4个电源侧储能项目、20个电网侧储能项目和10个用户侧储能项目,储能规模达1.5GW/4.26GWh(政府公告)。
广西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6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规划中指出,要加快推进陆上集中式风电大规模开发,打造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预期到2025年,风电装机245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2150万千瓦,海上风电300万千瓦。此外要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多样化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十四五”期间,新增集中式光伏并网装机规模不低于1000万千瓦。推动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积极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与5G基站、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鼓励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充放电互动,实现车电互联。要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乡村清洁能源体系。提升乡村就地绿色供电能力,有序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要积极推动氢能在工业、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的应用,谋划氢能产业发展布局。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升级,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加氢站、供氢系统等关键产品,加快广西玉柴燃氢发动机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转换和商业化应用,争取打造全国先进的氢能汽车产业链(政府公告)。
表1:广西“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预期性目标
资料来源:政府公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光伏发电项目用地支持保障》的通知。6月7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官网公示了由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光伏发电项目用地支持保障》的通知。对山西省的光伏用地进行了政策层面的支撑保障。对光伏发电站项目(除光伏扶贫及光伏复合项目外)用地要求:使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均应当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采用“农光互补”模式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建设光伏复合项目的,需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出具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意见;符合“林光互补”要求占用林地建设光伏复合项目的,需县级林草部门出具不影响生态安全的意见后实施。另外,对于布设后未能并网的光伏方阵,县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清理;光伏方阵用地按农用地、未利用地管理的项目退出时,用地单位应恢复土地原状,未按规定恢复原状的,应责令整改纠正(政府公告)。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通知指出: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等有关方面要求,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储能项目,可转为独立储能,鼓励以配建形式存在的新型储能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满足同等技术条件和安全标准时,可选择转为独立储能项目,涉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的储能,原则上暂不转为独立储能。鼓励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各地根据市场放开电源实际情况,鼓励新能源场站和配建储能联合参与市场,鼓励探索同一储能主体可以按照部分容量独立、部分容量联合两种方式同时参与的市场模式。加快推动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要进一步支持用户侧储能发展,各地要根据电力供需实际情况,适度拉大峰谷价差,为用户侧储能发展创造空间,引导用户侧主动配置新型储能,增加用户侧储能获取收益渠道(政府公告)。
2、产业动态
亿纬锂能投30亿元建年产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6月7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就公司在曲靖经开区管委会区域内投资建设“年产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相关事宜签订《年产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23亿元。项目位于曲靖经开区南海科技城片区,计划总用地约400亩,建设周期不超过18个月。除此之外,亿纬锂能及子公司亿纬储能拟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就在东湖高新区建设亿纬锂能储能总部及储能技术研究院项目相关事宜签订合作协议(公司公告)。
宁波方正拟募资12亿元布局锂电池结构件。6月8日,宁波方正官方发布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亿元,用于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宁波方正是一家汽车产业链公司,目前有着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以及智能装备三大业务板块。2021年11月,宁波方正在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投资设立控股公司安徽方正,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通过本次募投项目,公司将在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新建厂房,配套锂电池盖板及壳体生产线,促进公司业务向产业链下游延伸。锂离子结构件项目计划投资8.67亿元,建设期18个月。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5.22%,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后)为7.37年(每日经济新闻)。
国轩科宏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投产。6月8日,合肥国轩科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投产仪式在庐江高新区举行。合肥国轩科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轩高科旗下公司,坐落于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其承担的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占地面积约268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项目于2021年8月正式开工,分四期建设。项目主要产品为国轩高科自主研发的满足单体电芯能量密度≥210Wh/kg的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万吨产能(北极星储能网)。
派能科技拟定增50亿元投建10GWh锂电池项目。6月9日,派能科技官方发布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用于派能科技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派能科技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此前,派能科技曾披露,公司和肥西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拟投资建设派能科技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据协议,派能科技将与肥西县人民政府所属平台公司肥西县产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安徽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计划分二期建设,每期建设5GWh电芯和系统组装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一期项目计划2022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4年2月建成投产;二期项目计划2024年2月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5年4月建成投产(电动中国)。
潍柴动力、中通客车等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6月9日,由潍柴动力、中通客车等间接共同持股的同心智行供应链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成立,其经营范围包含: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新车销售;轮胎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智能车载设备销售;互联网数据服务;大数据服务等(企查查)。
磷酸铁锂龙头德方纳米定增32亿。6月9日,德方纳米发布《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披露了最新的定增结果。此次定增共性股票价格为255元/股,共募集资金33亿元。公司此次发行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使用23亿元用于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另外拟使用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属于公司新产品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的新建产能项目,或为磷酸锰铁锂项目再下一城。由于添加了新的金属离子,同时引入了新的工艺,从成本上看,对比磷酸铁锂有所增加。但是基于产品性能优势和成本因素,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售价亦会有所提高。(北极星储能网)。
蜂巢能源将牵头产业链企业投资建设蜂巢达州锂电产业园,投资总额达170亿元。6月10日,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达州市人民政府、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三方代表在成都正式签署《蜂巢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根据协议,蜂巢能源将牵头产业链企业投资建设蜂巢达州锂电产业园,投资总额达170亿元,拟使用工业用地总面积为1740亩,规划建设内容包括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生产线,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旨在打造以电池为核心载体,上连锂电材料,下接锂电终端的资源-材料-再生生态园区和闭环产业链,力争实现产能驱动、产业生态和产业协同的规划目标。该项目是蜂巢能源首个使用全绿电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锂电零碳产业园,建成后将与蜂巢能源成都及遂宁基地共同构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产业配套园区之一(蜂巢云储能)。
宁德时代计划于2022年二季度内正式发布麒麟电池。6月10日,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计划于今年二季度内正式发布麒麟电池。该电池内置了宁德时代 CTP3.0 技术,其拥有极速、无损和安全等特点于一身,同等电池包尺寸下,能量密度比特斯拉的 4680 电池提升了 13%,常温下充电速度可以达到 0%-80% 仅需 15 分钟,系统集成效率可达 80%。(中关村在线)。
2022年5月动力电池产量35.6GWh磷酸铁锂19.2GWh同比增长157.9%。6月10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2年5月份动力电池月度数据。2022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35.6GWh,同比增长157.9%,环比增长22.8%。其中三元电池产量16.3GWh,占总产量45.8%,同比增长225.7%,环比增长58.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9.2GWh,占总产量54.1%,同比增长119.4%,环比增长3.3%。2022年1-5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165.1GWh,累计同比增长177.5%。其中三元电池累计产量64.6GWh,占总产量39.1%,累计同比增长119.0%;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100.3GWh,占总产量60.7%,累计同比增长235.2%(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比亚迪成为中国首个跻身万亿市值的汽车公司。6月10日,比亚迪大涨8.19%,报收348.8元/股,股价突破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了1万亿元。这既是国内首家市值突破万亿的新能源车企,也是首家达到这一目标的自主车企,意味着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比亚迪发展成绩的认可。比亚迪二十年坚定新能源发展路线,具备丰富技术积累和产业链保证,随着近年重磅技术DM-i技术、刀片电池、e平台3.0等推出,以及混动纯电双线发展路径,助力其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佼佼者(北极星储能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先导智能与宝丰集团签约20GWh储能整线订单。6月10日,先导智能与宝丰集团旗下子公司宝丰昱能签订合作协议,为其提供20GWh锂电整线+模组PACK整体解决方案。在一期合作中,先导智能将提供20GWh整线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包括中试线及量产线电池产线、模组与PACK产线、CTP新型电池产线、智能仓储立体库系统、智能物流输送系统及MES生产执行系统,产线装备覆盖从涂布到模组/PACK的整体工艺段。此外,双方还将在后续200GWh储能电池工厂上达成更多深度合作。新能源装备提供商无锡先导智能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与松下、索尼、三星SDI、LG化学、ATL、CATL、比亚迪等电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1年底宝丰集团宣布进入储能领域,并计划在宁夏投资964亿元,建设储能全产业链项目,包括锂电材料生产、电芯制造与组装系统、光伏电站制造等(北极星储能网)。
Ameresco拟在美国夏威夷建造42MW/168MWh光伏储能项目。6月9日,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项目集成商Ameresco与开发商Bright Canyon开展合作,建设光伏储能项目。该项目包含42MW光伏同时配套42MW/168MWh电池储能项目,项目位于夏威夷瓦胡岛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的海军西湖附楼,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同时Ameresco与Powin Energy签署了一项2.5GWh电池储能供应协议,用于未来的项目(北极星储能网)。
3、投融资事件
太蓝新能源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6月6日,固态电池行业新势力企业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招商局创投联合领投。太蓝新能源研发团队具备近二十年国际国内固态电池研发技术积淀,团队自2018年成立公司伊始即确定了氧化物技术路线和从混合固液最终到全固态锂电池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太蓝新能源的锂电科技研发团队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体系研发和导入工艺上取得重大突破,已解决市场上同类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疑难关键点,克服了行业面临的电解质内阻高、界面阻抗大、生产环境要求高等困难,特别是解决了同类产品倍率性能、循环使用寿命低以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使得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低成本量产得以快速实现,同时该技术路线可平滑演进至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太蓝新能源位于重庆的第一条半固态动力电池产线即将于今年10月投产。(猎云网)。
库博能源获得B轮融资。6月7日,库博能源获得深创投、深圳高新投、同创伟业投资的B轮融资。库博能源是一家用户侧储能集成及运营商,专注于“工商业客户电力运营数据服务、分布式储能、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四大业务单元的运行与研究。公司的业务以用户侧储能为主、电网侧以及海外储能市场为辅展开。公司成立于2014年,目前已经为1500多家不同行业客户提供能源协同解决方案,合计构造超100MWh分布式储能系统(公司官网)。
固态电池企业辉能科技获国新科创数千万美元投资。6月8日,辉能科技获得了来自国新科创的数千万美元投资。该资金将用于辉能固态锂电池量产建设及中国大陆区域扩产规划,以满足主流车厂对优质动力电池的需求,加速为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固态电池解决方案。根据约定,国新科创将作为其在中国大陆市场进行业务探索以及战略发展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对于正积极跨足全球,全力加快产能落地的辉能科技来说,此笔资金可实质拓展亚洲市场的布局与营运,并加速固态电池全球量产的进展。辉能科技成立于2006年,在2016年正式转向固态动力电池的研发及制造,现已形成了电动车、消费市场、工业领域次世代电池应用的全套解决方案,为全球少数从上游材料至电芯都自主研发制造的公司(36氪出海)。
哪吒汽车收购广西宁达汽车。6月8日,南宁产投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转让广西宁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约85.29%股份,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即哪吒汽车)接盘。广西宁达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公司建设纯电动乘用车智慧工厂,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业务。,哪吒汽车公布了5月份交付数据。数据显示,5月份哪吒汽车共交付11009台,同比增长144%,在新能源车企中排名第三。1-5月,哪吒累计交付量为49974台,同比增长213%,同样位列前茅。(乐居财经)。
无限光能获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6月9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锐企业深圳无限光能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碧桂园创投、耀途资本、光跃投资共同参投,德太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大尺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试验线的建设、扩充研发及量产技术团队。无限光能是一家致力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发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承接了清华大学太阳能转化与存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联合薄膜太阳能电池、OLED、半导体设备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公司核心产业化团队,致力于开发高效率、长寿命、低能耗、低成本、多应用场景的钙钛矿光伏技术。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作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光伏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具有吸光能力强、转换效率高、原材料成本低、制备工艺较为成熟、生产过程低碳环保、组件可实现柔性和半透明等一系列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备受瞩目的黑马(36氪)。
比亚迪投资锂电池溶剂NMP生产商中润化学。6月10日,重庆市中润化学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新增比亚迪、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名股东。中润化学是一家锂电池溶剂NMP生产商,其公司成立于2016年,为中润达集团旗下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丁龙奇,注册资本1.9亿元,经营范围包含:N-甲基吡咯烷酮合成生产、销售;N-甲基吡咯烷酮有机溶剂的回收、加工、资源再利用;锂电池材料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等。其NMP产能达10万吨,且在环保安全、成本能耗、性能指标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与上游原料BDO厂家、下游客户电池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证券时报)。
澳电动汽车电池正极材料专业生产商Pure Battery Technologies获EIT InnoEnergy投资。6月7日,澳大利亚电动汽车电池正极材料专业生产商Pure Battery Technologies(PBT)获得了欧洲领先清洁技术投资商EIT InnoEnergy的投资,以扩大PBT在德国的商业化生产规模。PBT的专利工艺可以生产正极前体活性材料,同时成本低、排放少。在生产的不同阶段,采用SAL法(选择性酸浸)和CL法(联合浸出)。与以往方法的决定性区别在于,PBT通过化学过滤来分离金属混合物,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使用很多化学物质、热量和压力进行分离,并按所需比例重新组合材料。PBT表示,凭借相关技术,PBT将促进电池行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材料循环(盖世汽车)。
锂离子生产商TeraWatt Technology完成B轮融资。6月9日,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商TeraWatt Technology宣布完成由投资公司淡马锡牵头的B轮融资。来自A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Khosla Ventures,JAFCO和Scrum Ventures再次参加了这一轮融资。Coral Capital和Daikin作为新投资者加入了B轮融资。该投资将加速TeraWatt商用级旗舰电池的开发和生产,该电池在更宽的工作温度和适度的外部压力下将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相结合。这些电池旨在为各种具有更长行驶里程的汽车供电,增加先进无人机的有效载荷和飞行时间,并实现eVTOL等新兴应用(美通社)。
固态电池厂商Ion Storage Systems获得3000万美元A轮融资。6月11日,Ion Storage Systems在A轮融资中筹集了3000万美元。本轮融资由Toyota Ventures、Tenaska、Bangchak Corporation、GAINTECH Capital、Alumni Ventures Group、Z2Sixty Ventures、Climate Capital和马里兰大学探索基金领投。该公司打算利用这笔资金扩建其位于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总部的设施,以调试和认证能够生产10MWh/年下一代固态电池的电池生产线。生产最初将分配给其首批市场客户的合格商用电池,到2023年底产生商业收入。该轮融资还将加速ION与消费电子、汽车和固定存储市场的多个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开发项目。Ion Storage Systems是一家总部位于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的公司,生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金属电池。Ion Storage Systems生产无需外部加热或压缩的高能量密度固态锂金属电池。其获得专利的电池设计不易燃,具有快速充电能力,提供广泛的工作温度,减少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并与当前和下一代阴极兼容,包括不含镍和钴的高压阴极。该技术使其能够为多个市场设计产品,包括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电网存储客户(电动中国)。
表2:本期国内外产业并购及投融资项目梳理
资料来源:企名片,国泰君安证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