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危机将持续到2023年,化肥行业景气周期有望持续
发布时间:2022-06-21 来源: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     分享到:

粮食支出创1.8万亿美元新纪录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最新半年期《粮食展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了一个严峻现实:在各种农产品价格不断高企的当期,今年全球各国在粮食进口方面的支出将创下1.8万亿美元的新纪录,但推动这一费用走高的因素并不是贸易量的增加,而是农作物本身的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最新的报告称,全球居民正面临着一代人都未曾经历的生活成本危机。俄乌冲突三个月以来,全球食品、能源和化肥市场遭受的价格冲击正不断升级。

高企的粮价何时是尽头?

      联合国已经多次预警全球性的粮食危机。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由于气候冲击、冲突、新冠疫情等原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正在全世界蔓延。粮农组织总结称:“令人担忧的是,许多脆弱国家在粮食方面的进口支出增加,但获得的粮食却在减少。”当前全球多国面临粮食短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同四十年一遇的通胀周期交织,粮价飙升成为推高全球通胀的新力量,不断加剧全球经济的风险。 

      5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FFPI)为157.4点,环比下跌0.6%,但同比仍高出22.8%。这是该指数3月创新高后连续第二个月回落。3月,这一指数跃升至159.3,为1990年指数推出以来的最高值。联合国粮农组织每月发布一次该指数,用来衡量全球贸易中最活跃的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变化,分析投入品价格快速上涨对粮食价格和未来价格走向的影响。目前,该指数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报告解释道,尽管消费者面临价格上涨,但对农民来说实际价格却很低,并且还在下降,这将挫伤农民增产的积极性。

粮价高企,农民却不是受益者

      报告显示,全球各国在粮食进口方面的支出已从2019年的1.45万亿美元骤升至今年的1.8万亿美元,每年均呈递增态势。

以2022年为例,今年全球粮食进口支出预计将比2021年增加510亿美元,其中490亿美元是价格上涨所致,其中既包括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也包括运输价格。

价格上涨因素占96%;增加的贸易额仅为18亿美元,占增加的进口支出的3.5%。

      具体分地区来看,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导致粮食进口支出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受动物油脂、植物油脂以及谷物价格上涨所推动。其中,在“动物油脂、植物油脂”这一分类中,发达国家2022年进口费用较2021年增加120亿美元,为细分粮食品类中支出增幅最大的类目;紧随其后的是海鲜产品,2022年同比增加110亿美元;谷物进口增长84亿美元。

报告显示,当发达国家花费更多开支应对农水产品价格上涨时,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则选择削减在谷物、油料和肉类方面的进口。报告认为,这说明,上述地区已无力应对价格上涨。

      就产量和库存而言,报告预计2022年世界主要谷物产量将出现四年来的首次下降,而全球消费量也将出现20年来的首次下降,原因在于饲用小麦、粗粮和大米消费量减少,而谷物食用消费量预计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小麦库存将小幅增长,主要原因是预计中国、俄罗斯等将增加库存;玉米的产量和消费量预计将创下新纪录,这与巴西和美国乙醇产量增加以及中国的工业淀粉产量有关。

       报告认为,虽然粮价高企通常对生产者有利,然而,由于能源成本上升,以及一些关键肥料出口受限,导致投入品成本快速攀升,远远抵消了粮价上涨带来的利润。

肥料价格走势与粮食价格高度相关

      粮食价格与肥料价格走势是高度相关的。2020年疫情后,全球农作物价格上涨,化肥需求增加,在供给端经过多年去产能后,化肥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俄乌冲突发生后,俄罗斯化肥出口受到限制,全球肥料价格进一步推高。俄罗斯是全球前三大钾肥、氮肥、磷肥出口国。俄罗斯与白俄罗斯钾肥合计出口量占比达到36.89%。由于俄罗斯出口配额政策、海运限制,俄罗斯化肥出口量下降,同时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受到限制也会对欧洲合成氨、尿素、磷铵等产能的开工率造成影响。

      长期来看,据联合国,全球人口在过去十多年内均保持每年1%以上的人口增长率,至2030年全球人口有望达到83.85亿,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粮食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耕地面积增长空间有限,未来极限可能在120亿亩。人口持续增长下,人均耕地减少对粮食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粮食产量的提高依赖农资品的持续投入,全球肥料需求较为刚性,全球肥料单位消耗量逐步提升下化肥长期需求向上。

俄乌冲突影响将持续至2023年

      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粮仓,俄乌冲突已引发粮农组织的密切关注。尽管俄乌双方都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不愿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粮价走高“背锅”,但无论是西方对俄制裁还是乌克兰港口被封锁等,这些事实均已催生了“蝴蝶效应”,并且在第一时间传导至国际粮食市场。

     报告显示,俄乌两国在葵花籽、大麦、小麦、玉米、油菜籽及大豆这些细分的农产品市场均不可或缺。俄乌分别是世界最大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两国合计分别占全球大麦、小麦和玉米供应的19%、14%和4%,占全球谷物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谁是俄乌农产品的主要买家?报告显示,在小麦市场,厄立特里亚、亚美尼亚、蒙古、阿塞拜疆等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小麦的依赖程度逼近100%;在葵花籽油市场中,帕劳、马约特(Mayotte)、阿尔及利亚、白俄罗斯以及埃及则100%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出口的葵花籽油。

     此外,在投入品领域,俄罗斯也是全球化肥的主要供应国。2021年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国、第二大钾肥出口国以及第三大磷肥出口国。

      由于俄乌在农产品领域的主要出口市场多为欠发达国家,因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此前已呼吁警惕俄乌冲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会加剧整个非洲的粮食、能源和金融“三重危机”。

市场人士预计,俄乌冲突可能导致乌克兰当季粮食减产超过50%。报告预计,鉴于俄乌冲突短期内难见缓和,因此,俄乌所在的黑海地区小麦出口对全球出口贡献将从2019年前的35%下滑至2022~2023年约27%的份额。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Maximo Torere)日前表示,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

      在6月13日开幕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第170次会议上,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农业是持久和平与安全的关键之一,俄乌冲突减少了粮食、饲料和肥料的出口,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威胁2023年粮食收成。他呼吁加强人道主义行动,推动和平与发展。

中国小麦丰收大局已定

      面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大幅上涨,6月13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表示,中国小麦产量持续提高,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近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分析认为,今年小麦丰收大局已定。

      王晓辉表示,当前夏粮收割进度快,夏收期间晴好天气为主,主产区小麦机收进度超过七成,再有一周左右夏收将基本结束,进度快于常年,有利于确保小麦丰收到手、颗粒归仓。从各方面反映看,去年罕见秋汛天气和冬小麦播种大面积延迟没有影响产量,小麦单产明显好于上年,质量为近年来最好,丰收大局已定。

国内化肥行业成本优势明显

      在以尿素为例,由于全球尿素七成产能为天然气路线,且天然气成本占七成以上,尿素与天然气价格呈现出较强的关联性。券商测算,天然气每上涨1美元/mmbt,对应尿素成本约提升124元/吨。海外天然气高位对全球尿素价格有较强的成本支撑作用,而我国具有管道气资源的尿素生产企业成本优势凸现。目前主流机构预计,全球性粮食危机或将持续到明年,甚至有机构认为还将持续更长时间。考虑到全球生产能力和贸易格局,国内化肥有不同程度成本优势。总体而言,化肥产品将持续维持景气周期。

来稿:周月


1655687280169666.png


会员系统_副本.png公众号--1_副本.jpg联图二维码 (1)_副本.png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