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发展需过“三关”
发布时间:2022-08-22 来源:中国化工报 靳雅洁     分享到: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和新型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极材料等电池材料产业发展更要关注三方面的内容——推动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与保障水平提升、合理引导项目投资和加强行业技术创新。”8月15日,在2022中国(铜仁)三元正极材料及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司基础处处长金磊致辞时说。

image.png

图为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三元正极材料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靳雅洁 摄)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介绍,2021年国内正极材料产量达到109.4万吨,同比增长98.5%,新能源材料相关产业已成为化工行业增长最快、技术进步最为迅速的细分领域。但从实现能源革命的长期目标来看,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的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亟待完善,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供应链中资源和高端材料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仍需加快解决。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王孝峰指出,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需求猛增,带动了新材料企业的产业扩张,更有不少传统化工材料生产企业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正极材料赛道。如果未来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很有可能出现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而且低端材料的产能过剩将更为明显。

  对此,金磊建议,相关部门应当继续抓好锂电材料行业规范的编制和实施,以需求牵引供给,合理引导行业投资方向和控制投资规模,并建设更高水平的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正极材料行业健康发展。

  湖南中伟控股集团副总裁刘兴国则提出,正极材料产业发展应当趋于多元化、一体化、高端化,多种正极材料同步发展,建立从资源到冶炼、从材料到回收的深度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同时,还要努力突破正极材料研发和回收的技术瓶颈,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新形势下,我们既要保障正极材料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又要提高行业竞争力,加快布局,抢占全球市场制高点。”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认为,行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二是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新材料平台建设;四是加强产品推广应用,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产融结合;五是通过应用清洁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促进产业智能、绿色、安全发展。

  会议同期还举行了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三元正极材料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以及铜仁市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招商引资推介会暨签约仪式。

  本次会议由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及贵州省铜仁市政府主办。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