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翘楚共谋能源转型发展大计
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承办的“绿色低碳·能源变革”国际高端论坛,8月19日在京召开。与会嘉宾认为,在“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发展是能源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处理好能源安全性、经济性和清洁性的关系,在多目标中寻求最优解,推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融合发展,确保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行稳致远。
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绿色转型的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表示,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当前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能源活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双碳”背景下谋划好能源发展战略、把握转型节奏至关重要;能源化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处理好“发展”与“减碳”的关系至关重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能源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发挥支撑当前引领未来作用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科学谋划能源发展战略,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统筹处理好短期和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安全性、经济性和清洁性的关系。”戴厚良说,要推动能源系统由以煤为主的“一大三小”(即煤炭大,油气和新能源小),向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即油气、煤炭小,新能源大)方向转变。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认为,节能减污降碳是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能源转型质量,在能源可靠性、生态性和经济性之中寻求能源不可能三角的最优解。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方法要坚持系统逻辑思维,从战略和理念上要做到先破后立;从战术和行动上应坚持先立后破。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融合发展路径要以碳的控制和利用为基本指导,从“少用碳、少排碳、利用碳、不排碳和碳循环”五条路径,实现融合发展。
“油气是当今世界的主体能源,随着上游投资减少、供应不确定性增加,油气安全依旧是能源安全的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孙龙德认为,“双碳”目标下,要围绕加快陆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新一代大幅提高采收率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四大领域,加快推进智慧油气田技术、超级盆地多资源多能源绿色协同、新一代工程技术与装备、油气区二氧化碳捕集地质利用与封存等核心技术创新。未来油气行业肩负能源安全保障、稳油增气和绿色低碳三大使命,并且基于油气的能源和材料双重属性,特殊作用仍不可替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陈建峰认为,石化行业减碳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即加大能效提升,推进生产过程减碳;大力调整用能结构,推进产业源头减碳;加大产品循环利用,推进市场消费减碳;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产业末端减碳;推进煤化工与关联产业融合多联产发展,降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