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2 来源:中国化工报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积极培育高端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制造产业,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奋力向着万亿级现代化工产业进发。

  十年来,湖北石化行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2021年,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134.5亿元,居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二位。一批石化产品市场占有率高,部分产品产能产量问鼎全国乃至全球。如苯甲酸苄酯、苯甲醇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草甘膦产量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活性染料中间体、有机硅单体等产品产量居亚洲第一,磷肥、精细磷酸盐等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科技进步催生新动能

  十年来,湖北省大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重点攻关行业技术共性难题,多项技术国际国内领先。兴发集团的芯片用超高纯电子级磷酸及高选择性蚀刻液生产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业黄磷生产电子级磷酸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宜化集团磷矿安全开采绿色浮选与矿山生态修复一体化关键技术、湿法磷酸及伴生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等获省科技进步奖。

  全省自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稳步推行,大型石化企业基本建立了能源管控中心,实现从单体设备和工序节能向统筹优化和综合利用转变;工业机器人在大型石化企业得到充分应用,危化品生产实现DCS智能控制;建立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体系。三宁化工建成5G+智能工厂,推动精益生产,节能效果显著。

  转型升级踏上新征程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担负着“一江清水东流”的特殊使命。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考察长江、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标志性战役,完成关改搬转任务清单企业443家,实现了搬新、搬高、搬绿、搬强。

  武汉市通过持续推进沿江化企搬迁改造,加快产业结构高端化进程。该市充分利用新增乙烯、炼油副产原料,大力发展环氧乙烷、C₅、芳烃等特色石化产品;围绕新能源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及高分子材料改性等领域,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化工是宜昌市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该市壮士断腕推进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在长江沿岸率先启动化工企业搬迁整治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钟祥市素有“中原磷都”美誉。近年来,钟祥市高标准改造胡集、双河、磷矿3个专业化工园区,实现磷化工企业搬迁入园集约发展;以整治倒逼转型,对48家沿江化工企业实施关改搬转,对4家钙镁磷肥和16家过磷酸钙企业实行整合重组,先后关闭企业25家、关停落后生产线13条,淘汰落后化肥产能109万吨/年,按期实现产业瘦身提能目标。

  绿色发展书写新答卷

  通过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湖北一大批化企实现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三宁化工淘汰紧靠长江、工艺相对落后的尿素生产线,利用先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节能环保技术,建设合成氨原料结构调整及联产6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实现从煤炭到乙二醇产品的高效清洁转化。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公司总能耗将下降18.39万吨标准煤,减排废水1万吨。

  兴发集团淘汰落后产能,拆除22套设备,腾出长江岸线950米,先后投资20多亿元开发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推动传统磷化工向新材料转型升级,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

  湖北绿色家园公司破立并举,通过搬迁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全部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产能由不到10万吨/年扩大到50多万吨/年,品种由过去的近10种扩展到20多种,成为全球最大的环氧新材料系列产品生产企业。

  作为宜昌市沿江化工整治第一家搬迁企业,宜昌聚龙环保公司入园投产不到3年时间,产能扩大了7倍,产品种类翻了3倍,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水处理剂生产企业和废酸资源化利用企业,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蜕变。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