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众聚焦]:“锂三角”推动锂OPEC,中国新能源行业需加速寻出路
发布时间:2022-10-28 来源:隆重资讯     分享到:

[导语]:当市场和资本对某类资源展现出“极度”狂热的态势,那么相应的生产大国将不再满足于扮演配角,而是采取各项举措乃至建立联盟来设定全新的交易模型和机制,以争夺定价权。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我们要避免在此前传统能源汽车在能源石油中被马六甲海峡钳制的局面,发展锂电池替代电池、加速国内锂资源开发供应,将会是中国新能源行业行稳致远的底牌。

       阿根廷外交部消息人士20日表示,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正在草拟一份文件,以推动建立一个锂矿行业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从而在锂矿价值波动的情况下达成“价格协议”,从而像欧佩克设定生产水平以影响每桶 原油价格那样影响锂价。

      据阿根廷国家矿业秘书处的数据,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构成了所谓的“锂三角”,占世界已探明锂矿储量的近65%,产量在2020年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29.5%,是全球锂盐供给的主要来源地。

      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探明锂资源储量8856万金属吨,其中世界探明资源量排名前六位依次为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地处南美洲,并称南美地区的“锂三角”,其已探明锂矿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约58%,以盐湖形式存在。另外澳大利亚锂资源储量占26%左右,以锂辉石形式存在。而中国的锂资源储量仅6.8%,包括盐湖、锂辉石以及锂云母矿。

       从锂供给结构上看,锂矿石为主要供给主体且主要集中在西澳,2021年澳大利亚锂矿供给占据了全球45%;南美洲“锂三角”地区占据33%,我国资源供应占比22%。

image.png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整理

       据悉,目前“锂三角”三个国家在锂资源开发中的政策完全不同,玻利维亚和智利未来基本遵从国家主导的开发策略,而阿根廷目前完全处于外国资本主导、国家仅扮演次要角色的情况。一旦三个国家达成协议,不排除阿根廷出现倒向智利和玻利维亚政策主张的局面,如果阿根廷发生政策转向,加入玻利维亚和智利阵营,那么未来全球锂资源供给释放的速度将进一步放缓,锂盐维持高位的时间将进一步后延。另外,三国外长们表示,如果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维亚达成一致意见,全球最大的锂矿生产国澳大利亚也可能同意“价格协同”的想法。

      所谓的“锂业OPEC”构想,其实早在2011年就已经提出。之所以绵延未决,在于几个倡议国之间分歧较大,且当时锂电材料并没有这两年的火爆行情。“锂业OPEC”的概念再度被重视无疑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在新能源车的产业大浪潮中,资源输出国必然也有通过控制上游供给来分一杯羹的冲动。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2021年中国的锂盐消费占到全球总供应量的接近80%,进口依存度接近77%,澳大利亚、智利和阿根廷是主要的进口来源。

image.png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面对资源输出国的掣肘,中国该如何应对?目前来看,市场已经演化出两种路径,一种是加快研发锂电池的替代;一种是加快开发锂云母矿实现锂资源自供。

钠、钒电池产业进程或将提速

      锂电池资源应紧张导致的原材料价格飙升,是钠离子电池和钒电池快速发展的直接推手。而国内对于锂电池的替代开发,首要考量的便是替代电池矿产的国内资源供应,再便是技术场景的适用性以及成本问题。

      与锂资源相比,我国的钠盐矿资源和钒矿资源相对要好很多,这也是钠离子电池和钒电池发展的先决条件。

      锂电巨头宁德时代多次在公开平台表示要在2023年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虽然各家公司还未真正意义上实现钠离子电池的规模量产,但钠离子电池的目标市场(储能与低速电动车)已经十分清晰,替代铅酸,补充锂电的市场定位成为行业共识。相较锂电池,钠电池电化学性能更稳定,成本更低,预计钠电池在低能量密度电动乘用车、电动两轮车、储能、等领域有望得到广泛应用,2027年市场规模可达582.7亿元。

目前,国内布局钠离子电池业务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以宁德时代、欣旺达和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锂电巨头企业,和以中科海钠、众钠能源等为代表专注于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初创企业。对于锂电池一线厂商而言,发展钠离子电池业务主要是出于抢占新兴市场先机的考量。而钠离子电池初创企业则主要背靠国家研究院、高校科研团队,业务方向更加聚焦,且产品进程相较于锂电池厂商没有明显的落后。

       目前钠离子电池行业整体处在产业化初期,还未完全实现规模量产,但已有不少企业(如中科海钠)将年内定为实现量产的期限,宁德时代也多次表示要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所以总体看来,钠离子电池正在走进规模化量产的前夜。

      另外,同样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前夜的还有作为高安全性能、长循环寿命的规模化储能系统的钒电池。

      据悉,近两年钒电池行业已报的百兆瓦级项目有近10个,这是钒电池储能产业化的初期表现。从已公布的数据推算,到202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保守估计将达30GW,届时钒电池储能的市场份额保守估计将达20%,装机总量将近6GW。

      6月29日,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要求,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一种)。此政策加速了国内钒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钒电池全称为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液流电池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水系电解液,没有燃烧和爆 炸的风险,安全性能突出;另外理论上,钒电池可以做到无限次充放。

以典型项目测算,假设钒电池充放电次数达到1.2万次,则全生命周期看钒电池的成本为0.72元/KWh,低于锂电储能0.80元/KWh的成本。若考虑钒电解液的回收,其全生命周期成本仅为0.48元/KWh。随着钒电池产业化带来的成本下降,未来钒电池储能或逐渐摆脱补贴,达到经济性。

      钒电池“卓尔不凡”的发展潜力已吸引了众多资本市场的目光,多家企业早已布局其中,如龙佰集团、中核钛白、攀钢钒钛、河钢股份、大连融科、北京普能、山西国润储能、上海电气等。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中国钒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2年国内大量的钒电池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新增装机量将达到0.6GW,2025年钒电池新增规模将达到2.3GW,2030年新增规模将达到4.5GW,钒电池储能项目累计装机量将达到24GW,届时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405亿元。

锂云母投资开采白热化

      锂电池中的锂主要来源于锂辉石和锂云母,但锂辉石通常含锂量高而且提取金属锂的成本更低;相较于锂辉石(1-2%)和黏土锂(0.3-1.2%),锂云母氧化锂品位很低,通常只在0.2-0.4%之间。这导致提锂的生产流程长、回收率低,生产过程中对设备腐蚀严重,整体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锂原料价格的暴涨,曾经因资源品位低、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的云母提锂日益受到业内重视,有望成为“救世主”。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在内的行业巨头们蜂拥抢采,更有不少业外企业跨界而来,其中不乏央企巨头。

       9月30日,中国中钢集团旗下全资控股上海安能工建矿业集团与临武县签约含锂多金属矿资源采选、碳酸锂加工以及锂电池生产项目。本次签约项目投资规模达406亿元,将建设3000万吨/年原矿处理生产线、300万吨/年锂精矿选矿厂、年产15万吨碳酸锂生产线和50GWh锂电池生产项目。

      10月19日,大中矿业发布公告,公司拟与临武县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公司及下游企业拟在临武县投资建设含锂多金属露天矿采选、碳酸锂及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160亿元。

      中国的锂矿资源主要有锂辉石资源、盐湖资源和锂云母资源。锂辉石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盐湖资源集中在青海,锂云母资源集中在江西,其中宜春不仅拥有化山瓷石矿、白水洞高岭土矿、宜丰县狮子岭矿、宜丰县茜坑锂矿等超20个云母矿,更拥有亚洲最大的锂云母矿山宜春钽铌矿,整体锂云母储量占全国的约40%。

       据宜春市工信部数据,宜春市目前已探明的锂矿资源储量就高达258万吨氧化锂当量,折合碳酸锂约636万吨。其中宜春钽铌矿可开采氧化锂的储量为110万吨,折合碳酸锂约27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锂矿山之一。

      近年来,在技术的加持下云母提锂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从2017年的最高10万元/吨降至如今的3.6万元/吨,甚至更低。随着锂云母提锂工艺优化,国内锂云母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储量丰富、原矿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显现,发展锂云母提锂将成为中国战略性需要。

      宜春市政府数据显示,2021年宜春碳酸锂产量为8.1万吨,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到2025年,预计宜春锂云母精矿和碳酸锂产量要分别达700万吨和50万吨以上,将超过2021年全国的总产能,中国锂资源短缺的情况或将因此而终结。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