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江泽民同志 | 江泽民同志始终关怀石油和化学工业事业发展
今天(12月6日)上午10时,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
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江泽民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江泽民同志生前十分关心石油和化学工业事业的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多次亲临现场考察,始终关心并指导石油和化学工业事业的发展。
1989年9月,江泽民同志视察了延长石油南泥湾油田,亲切赞誉石油职工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三五九旅”。
江泽民同志视察延长石油南泥湾油田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把石油工业的发展方针确定为“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为石油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1990年2月25日至27日,江泽民同志来到大庆油田,先后视察了23个基层单位,接见了400多名干部和群众,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挥笔题词:“发扬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1990年8月23日,江泽民到塔里木轮南探区考察,听取勘探会战工作汇报后发表重要讲话,并题词:“加快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江泽民同志亲切询问毕业生在塔里木工作生活情况
1990年10月28日,江泽民同志到辽阳石油化纤公司视察。江泽民指出:搞项目要搞经济规模,不能各地都上小项目。
1991年,江泽民同志到长岭炼油化工厂、宁夏化工厂、镇海石化总厂算山码头视察。
1992年1月23日,江泽民同志到扬子石化视察。
1993年6月6日,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石油大学40周年校庆亲笔题词:“办好石油大学,培养优秀人才”,寄托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石油大学办学治校的肯定,对学校培育英才的殷切期望。
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石油大学40周年校庆亲笔题词
1994年2月,北京化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
江泽民同志为北京化工大学题写校名
1995年,适逢大庆油田开发建设35周年暨年产5000万吨稳产20周年庆祝大会胜利召开之际,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大庆题词:“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
1996年2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参阅文件《李人俊同志在石化总公司第十三次直属企业经理(厂长)会议上的发言》一文上批示:“这几个问题不仅在石油工业,在其他工业也莫不如此。我们再三强调在‘内涵’上下功夫,不要只是在外延上动脑筋,到头来搞得一大堆小而全、大而全,没有效益。”
1997年1月17日,江泽民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表扬了他对油田稳产的功绩,并说:“大庆现在有了第二代铁人,就是王启民同志,他是科技战线的铁人,是新时期铁人。”
1999年6月23日~24日,江泽民同志到胜利油田视察,并题词:“发扬创业精神,从胜利走向胜利”。
2000年8月24日至25日,江泽民同志第二次来到大庆油田,对大庆的城市建设、油田生产和科技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
江泽民同志视察大庆油田
2000年11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对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等关系全局的项目要抓紧论证,尽早实施。
2001年3月6日,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参加上海人大代表团审议会议时,上海代表黄奇帆在谈到上海将在杭州湾建立亚洲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时,拿着规划图纸走到江泽民身边,边指图纸边汇报。江泽民同志听后指示道,(从建设)一开始就要注意环保问题!黄奇帆说:“我们搞的是绿色化工,请您放心。”
2002年春节前夕,江泽民同志来到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江泽民考察了化工一厂裂解车间控制室,向生产一线的职工干部表示慰问。了解到这个车间2001年11月成功完成从45万吨到66万吨生产能力的改造,江泽民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成绩。
江泽民同志在燕山石化与职工亲切握手
2002年7月3日,江泽民同志致信祝贺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他提到,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对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希望沿线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参与工程建设的全体员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精心组织,加强协作,群策群力,科学施工,认真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把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一流工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他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008年,已卸任的江泽民同志低调地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题为《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Reflection on Energy Issues in China)的论文。提醒要把能源战略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且“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能源发展道路”,即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安全。”江泽民同志在论文中强调,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对中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江泽民认为,一方面要立足国内开发,另一方面要扩大石油进口,才能满足液体燃料的增长需求。希望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比如,拓宽能源领域对外开放的渠道,通过“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开发能源资源”,以此增加石油天然气供应能力;“开展能源对外交往,加强战略和政策对话与协调,促进全球能源安全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同时,江泽民同志还在论文中提出,中国不能照搬发达国家依靠大量消耗世界资源、实行能源高消费的传统发展模式,而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节能优先”。文章还特地提到日本东京都发达的公交模式以及油电混合型汽车的省油数据,从相对微观的角度为中国能源饥饿寻找药方。
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共产党员网、中国财经网、第一财经等,石油和化工园区公众号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