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回暖,市场低迷形势下玻璃矿物原料企业如何“突围”?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玻璃需求偏淡,生产企业库存持续高位运行,虽然今年开年以来需求回暖,但当前仍处于季节性淡季,玻璃行业依然春寒料峭。为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梳理沟通、保供稳价、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今天有幸请到了广东省玻璃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林和大家一起探讨玻璃行业的新形势!
刘平:2023年开局之时,各行各业都在狠抓经济,像石英、长石、石灰岩、白云岩这些玻璃矿物原料企业,应该怎样与玻璃行业实现对接?2023年玻璃行业形势如何?
陈林:2022年是玻璃行业非常困难的一年,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都不算太好,一是房地产需求“腰斩”,二是受到疫情冲击。具体体现在需求腰斩后产能高位、库存高位,在加上燃料和原料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价格倒挂”,2022年利润大幅下滑,不及2021年利润的一半。2023年,随着春节到3月初这段时间的过渡,目前价格趋于稳定,市场还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还在缓慢的启动过程中,与以往3月小阳春大家积极补货的行情相比相差甚远。主要是节后开工较晚,房地产需求持续低迷,对于玻璃需求并不乐观,深加工厂基本没有多少新增订单,主要生产的还是2022年年底结转过来的订单。
目前很多加工厂还没有真正恢复正常生产,开工也没有活干,整体来讲市场对玻璃的需求十分低迷。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能够做到价格稳定,主要是因为从去年7、8月份开始,就看到整体需求形势上的变化,尤其是在房地产需求减少近半,当时我们提出“自我调整”的口号——减产能、减产量、调结构,通过提升品质优质优价进行自我调整。
从2022年7月开始,我们华南产区主要是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有超过15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停产冷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提前冷修,主要是因为库存高位,然后价格倒挂,生产越多越亏损越多。当时基本每吨亏损200-400元,在看不到需求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只有主动调整自我。2023年,原计划5月1日停产的江门蓬江信义950吨/天的白玻生产线在2月14日提前冷修;原计划4月份停产的河源旗滨二线600吨/天的白玻生产线也在3月8日提前冷修。在目前需求低迷、资金紧张、全国产能高位的情况下,我们响应号召,主动调整自己,整个华南大区削减了将近1/3的产能,减轻了市场供给压力,整体保持供需弱平衡。这是2023年迈出的坚实步伐,这些生产线停产也不是简单的冷修再复产,而是抓住机会,通过在工艺技术、节能环保方面进行改造升级,从而对整体产品档次进行一个改造提升,提升产品附加值,最终赢得市场。
价格方面,节后从1800元/吨反弹一点到1900元/吨,有小幅上升,这是主流价格,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开年就一路下行,有的甚至断崖式下行,从去年以来基本上保持1800元/吨稳到年底,整个华南的供需形势全国最好。2023年号召大家“开新局、走新路”,主动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例如之前做白玻的可以去做超白玻璃,做色玻的可以去做黑玻等其他类型的产品,大家实现错位竞争,减轻市场压力。
刘平:您提及的去年浮法玻璃亏本出售是怎样的情况?今年市场行情如何?
陈林:这样的情况主要是需求大幅缩减导致,恒大等众多知名房企的爆雷,导致很多玻璃深加工工厂停工。虽然政府此后为保民生出台了一系列保交楼的政策,但是房地产行业占据了玻璃市场需求70%的份额,占比过大,所以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汽车市场对于玻璃的需求趋于平稳,家电、电子产品等行业对玻璃的需求由于受疫情影响,也是相当低迷。但此时产能又在高位加之成本上升,这样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只有降价促销,平均每吨亏损200-400元。主要平板玻璃是连续生产的,每天24小时365天不间断生产,一旦点火就8-10年不能停窑,库存在不断累积,这样就没有利润可言,只有一些差异化的产品例如特种的色玻还有一点利润。
刘平:据了解去年光伏市场非常热门,目前全国光伏产业究竟在哪些地方布局,市场行情如何?
陈林:总书记此前提出要大力发展硅能源,利用有机硅产品替代化石能源,目前光伏是行业的新亮点,广东省认真贯彻总书记的指示,出台《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非常具有前瞻性。但是相较于全国的发展,广东可以说“起了个大早但是赶了个晚集”,2005年全国第一条光伏延压玻璃生产线在东莞南玻诞生,但是由于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广东并没有特别重视光伏产业链的发展。
后来华东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在内的几个省份后来者居上,非常重视光伏产业的发展,坚持不断的培育,使得光伏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就安徽而言,现在是全国新上的光伏玻璃产能最大的,具有很完善的配套,引入了包括隆基、天合这些大的光伏组建企业。目前安徽和湖北在光伏产业上上的比较猛,他们不仅仅局限于生产方面,在光伏玻璃的应用方面也非常的多,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广东在光伏产业方面,可以说是在奋起直追,此前有和省工信厅领导专门到安徽去考察光伏以及光电高端玻璃产业的发展。普通的平板玻璃国家严格控制产能,光伏新能源的发展却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专门出台政策,光伏压延玻璃的产能不用再置换,改为风险预警机制,这也是很重大调整。广东也意识到了要发展光伏产业,一个因素是因为广东是中国经济“一哥”GDP全国最高,对新能源的需求非常大,转型需要走在全国前列;另一个因素是广东电价在全国相对较高,利用光伏发电有巨大的优势,可以降低成本,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光伏电站在广东已兴起了一波投资热潮,很多龙头企业都来投资,例如隆基就已经落户在江门鹤山。
这也给广东发展光伏几点建议,一是发展光伏压延玻璃,不需要像安徽湖北一样那么大的规模,应该选择有资源配套以及港口优势的地方,适度发展光伏延压玻璃,解决我省光伏面板背板玻璃的基本供应,更多的是要把完整光伏产业链引进来,整线推进。二是光伏新能源的应用要跟上,目前广东的后发达地区,例如湛江江门等地就在大力培育市场。这些年像新的美术馆的幕墙就有光伏发电的应用,市场还是比较广阔的,目前阳江明轩项目已经通过工信部的风险预警听证会,正在进行最后的审核,湛江博大项目也在积极发展。加上广东具有的海运优势,之后的市场可以不局限于国内,还能向东南亚发展,未来也会有很大的市场。
刘平:目前光伏热带动了低铁超白石英砂火热,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陈林:受普通浮法玻璃需求的影响,普通的硅砂市场行情也比较低迷,从原来的280-300元/吨跌破200元/吨,需求相较于原来也没有那么紧张了。而低铁石英砂的需求在这几年却是持续上升,主要是由于光伏的产能快速发展,大家可能担心光伏产能过剩,就我个人看法,尽管目前光伏发展的确比较迅猛,但我们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国家也在大力提倡,随着发展过程中产能和供求在结构上的不断优化,可以保证总体平衡、局部过剩,未来5年可能还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光伏石英砂随着光伏的发展,一定会持续保持一个上升的态势。
目前我国的低铁石英砂资源还是相当有限的,储量比较多的就是安徽凤阳。广东东源有3亿吨的储量,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开采的情况并理想,广东发展光伏产业,低铁石英砂还是来自周边的其他地区。随着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全国的低铁石英砂可能都会处于一个偏紧状态。
事实上,随着电子信息的大力发展,芯片、高硼玻璃等需求不断提升,硅基材料在这些方面都有了更先进的利用,包括低铁石英砂在内的高品质矿物原料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所以建议生产矿物原料的企业,多往应用于高端市场的石英砂上努力。发展高端的玻璃产业,需要高品质的矿物原料。实际上包括华润在内的一些央企国企已经在往这方面发展,希望更多的民营企业也参与进来,这也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刘平:由于石英砂市场火热,现在很多玻璃企业,例如南玻、旗滨、信义、福莱特都在自己拿矿,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陈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做百年的玻璃企业,首先要保证百年的矿山原料供应。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广东省玻璃行业协会与矿材网深度合作,共同举办首届玻璃矿物原料峰会,实现矿山开采和加工厂直接对接,让相关的技术装备企业与玻璃企业无缝对接,实现更高效的开采,找到更好的矿,保证高品质硅砂这些矿物原料持续稳定的供应,通过高端石英砂基地建设,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从而达到提升效益的结果。
刘平:广东省玻璃行业协会联合矿材网预计3月24号在佛山高明举办首届中国玻璃矿物原料论坛暨供需洽谈融合对接会,会议召开在即,有什么最新进展?
陈林:从打造百年玻璃企业首先要建立百年的矿山矿物原料供应战略出发,举办这样一个会议,目的是解决矿物原料供应问题,我们请来了上下游的行业巨头。
玻璃企业方面,广东玻璃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悉数会到,其中就有中国玻璃第一梯队的南玻、信义、旗滨、台玻、福耀、耀皮以及日用玻璃大王华兴玻璃等,也提供给大家一个接触这些玻璃大企业的一个机会与平台。其次我们还邀请整个华南地区做矿物原料比较好的矿山开采企业,一些大型加工厂的老总,作为供应方和大家交流探讨,为大家提供一些优质矿山的详细信息。此次邀请大家参会,就是为了进行资源的整合,保证原料的充分供应。一是本地矿产资源的整合、二是周边矿产资源的整合、三是海外矿产资源的整合。尤其是海外资源的整合,目前很多高品质的砂石原料都在国外,我国原材料面临被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卡脖子的问题,这次会议我们也想寻求突破点。此外我们还邀请了相关做技术的专家,探讨低铁英砂加工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新技术,也邀请相关的行家讲解矿业新政策新形势。
本次会议规模预计100人左右,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我们诚挚邀请大家过来,将自己好的技术装备,好的原材料过来展一展。吹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大家一起来群策群力,集结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然后一起努力,真正在这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上能够迈出一个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