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资源开发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在这里破茧成蝶
中试,是中间性试验的简称。“不夸张的说,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盐湖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珍介绍,“简单估算一下,科技成果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三成,经过中试后,产业化成功率可达八成。”
作为青海省盐湖资源矿产开发大型专用中试试验基地,盐湖资源开发中试基地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1.19亿元。将致力于促进科研与产业紧密衔接,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建设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无机盐化工基地;推进盐湖化工向锂电、特种合金、储热、耐火阻燃等新材料领域拓展;持续巩固和提升全国钾肥生产基地地位。
距离“盐湖资源开发中试基地”揭牌仪式已过去整整两年时间。700多个日日夜夜,中试基地副主任许盛感慨道,基地全体人员一直以“开拓”精神自我激励,克服饮用水短缺、断电频繁、供气不能保障等诸多困难,尤其是疫情时期人员缺乏、物资匮乏、施工设备不足等问题,有条不紊推进工程建设,多措并举打造高质项目。截至目前,一期工程项目建设顺利通过整体交工验收,二期工程地基建设也在紧锣密鼓施工。
又是一年好时节,走进占地面积为17万平米的中试基地,办公生活区、公用工程区、试验装置区,一应俱全,整体外观采用蓝色玻璃的标准化厂房在晨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即便是坐落在9万平米的一期建设项目当中,也格外引人注目。
“眼下,中试基地建设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依旧是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数字化产业和人才支撑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许盛介绍,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已经在积极行动。
智能化技术推进方面,加快推进中试基地基础建设的同时,提早布局5G、F5G等先进网络技术搭建,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从能耗、人车、资产追踪、安防监控、水质监测、智能巡检等多个角度打造智能化中试基地,大幅提升资源管理效率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保障科研信息安全,实现重大科研项目加快落地和复制转化,为公司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加强与国内985、211高效的交流对接,将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纳入引才范围,通过校企合作,科学精准招聘专业人才。与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盐湖研究所等科研高校达成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生、“双导师”、人才共享等协同育人新机制,以“人才+项目、导师带徒”方式推进课题研究。此外,还将依托各科研院所、省内外大型企业,不断深化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度合作,为中试基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让科研成果迸发出强劲活力。
一环接一环,产业促“聚”变。中试基地将持续以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发展机遇,聚焦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延伸、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绿色低碳、生态盐湖”为目标,围绕支柱产业高位嫁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为导向,让盐湖资源开发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源源不断在这里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