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流电池简介
液流电池是由Thaller于1974年提出的一种电化学储能技术,是一种新的蓄电池。液流电池由电堆、电解液、电解液存储供给单元以及管理控制单元等部分构成,是利用正负极电解液分开,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蓄电池。
液流电池特点:
1.液流电池的特点,它的电解液都是水溶液,而且它的反应场所和活性物质的储存场所是分开的,电堆是电堆,储液罐是储液罐,它们不会出现着火爆炸等情况,所以它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
2. 所有的液流电池,包括全钒液流电池,铁铬、锌溴,都可以进行 100%的充放电,它的充放电深度继续即使达到 100%,也不会对电池造成任何损害,反而对电池的寿命有益。这一块是锂电池完全不可能达到的,锂电池的过充或者过放都会给它带来不可逆的损害,会造成内部的短路,甚至起火爆炸。
3. 液流电池的容量和功率是可以独立配置的,这也是液流电池最吸引人的地方,对于液流电池来讲,它的电堆的数量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输出功率,它的电解液用量决定了整个液流电池系统的容量。
反应原理:
钒液流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1 价钒和 2 价钒的正极进行反应, 3 价钒和 2 价钒在负极进行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钒可以从3 价到 2 价进行转换,或者从 1 价到 2 价进行转换。整个电子的交换是通过电极来实现,然后中间的隔膜又可以交换质子,也叫氢离子,形成循环过程。
整个过程的效率由于要受到外驱动泵的功耗影响,效率比较低,但它的安全系数比较高,中间这层膜即使被刺破,或者说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会产生像锂电池内部短路着火的情况,它最多就是电解液混合之后,重新再制备电解液,然后整个电堆它不会完全的损坏,而在锂电池里面,如果隔膜出现了问题,基本上整个电池就废掉了。全钒液流的电池堆由端板、双极板、集流板、石墨毡、离子交换膜以及密封圈组成。
离子交换膜是目前国产化方面做的还比较差的设备,其他方面的零部件国产化已经做得较好,进口的离子交换膜的价格大概是国产的 4-5 倍,未来随着国产化膜推广的越来越来越广泛,应用的越来越多,国产化的离子交换膜会逐步取代进口的离子交换膜。
应用场景:
从应用场景上来看,液流电池在储能容量幅度比较宽,最小大概有几十千瓦,最大接近一百兆瓦。目前国内最大的液流电池示范项目已经做到了100 兆瓦-400 兆瓦时,是由大连融科公司提供技术装备,筹集资金在大连市做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为了保证整个大连市电网的安全稳定。在时长上来看,液流电池可以划归到长时储能领域。
技术路线:
从技术路线看,目前国内的液流电池做的较好的有三种技术路线。第一,全钒液流电池,也是目前国内示范项目做的最大的电池技术。第二,铁铬液流,目前国内主要从事铁铬液流的公司是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第三,锌溴液流,目前国内做锌溴液流的公司比较少,之前安徽美能公司推广过一段时间,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推广不再那么积极,现在国内做的示范项目也相对比较小。
钒液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