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农业观”再引热议,解决钾肥保供需求成关键!
发布时间:2023-12-15 来源:未知     分享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和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本次会议新增部署三农工作,突出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无疑是会议的“重要亮点”。大农业观就其外延指的是广义的农业,即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机、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与进出口贸易等,贯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会议再次强调粮食安全的同时,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从当前特殊的国际形势来看,粮食作为大国博弈工具的属性越来越强,我们要端牢饭碗,就必须多一些备手、后手,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也能为主粮供应减轻一些压力,尽量避免在粮食问题上受制于人的风险。大食物、大资源、大农业“三大观”要匹配,才能应对粮食稳定安全供给,而往上游产业链延伸就是对关键领域、关键资源的把握,我国钾肥资源家底薄弱,因此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且资源紧缺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钾盐资源严重匮乏,探明的钾矿资源中基本没有可溶性沉积矿床,有少量难溶性钾矿(明矾矿)和盐湖卤水矿,95%以上钾肥由盐湖卤水生产。由于我国钾资源总体稀缺,钾盐资源储量逐年减少,服务年限逐步下降,资源型钾肥产能扩张已不可持续。

2022年全国两会上强调了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粮食包括口粮和饲料用粮,建立大食物观的基础底线是粮食的保障,“大食物观”实际上拓展了传统的粮食边界。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肉蛋奶等畜产品消费增加,我国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对饲料粮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我国的饲料消费需求已经超过口粮,成为粮食消费量需求的大头,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占粮食总消费需求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0%-65%。中国是世界养殖业大国,生猪养殖量、肉禽蛋禽养殖量均居世界首位,水产养殖量占全世界65%左右。与之相对应的,就需要有相应数量的饲料,其中玉米、豆粕是重要原料。饲料用粮必须保持较高的国内自给率,以免受制于人。因此在保障口粮稳定供应的前提下,饲料用粮的增产是未来粮食增产的关键。在我国目前耕地有限的情况下,粮食增产的核心是化肥,化肥对于粮食生产保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钾肥,是氮磷钾三大肥中唯一不能自给、且需要大量进口的肥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钾肥可以促进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提升作物品质以及优异的抗逆性(抗病虫害、抗寒、抗旱、抗倒伏)作用,特别是目前,我国受厄尔尼诺气候、外围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冲击,因此钾肥在提升农业种植和粮食安全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按照现有中资企业在海外的钾肥供应来看,目前亚钾国际已经建成200万吨产能,未来有望在2025年实现500万吨的钾肥供应,藏格矿业准备投资建设200万吨/年钾肥项目,预计到2026年才能投产建成;东方铁塔在目前100万吨/年产能基础上扩建至150万吨/年的钾肥产能,云天化的中寮国际重启了已搁置几年的老挝万象钾肥项目并计划建设50万吨/年项目。我国在老挝的钾肥生产能力有望填补我国每年钾肥需求缺口,有望解决我国钾肥供应困境。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老挝进口氯化钾数量为134万吨,占钾肥进口量比例已经超过15%;未来钾肥供应有望稳定增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