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上市公司业绩分化
摘要:
1、大部分材料企业营收业绩下跌,预计在产业周期下行期,上游业绩承压的局面将维持一段时间,一体化布局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2、电池企业业绩出现增长,宁德时代新技术、新产品陆续落地,海外市场拓展加速,客户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产销量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锂电各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资本市场用股价波动对预告进行了诠释。
处于产业上游的锂盐厂业绩大幅滑坡。
天齐锂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66.2亿元-89.5亿元,同比下降62.9%-72.56%。2023年度受锂化工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下降,锂化工产品毛利下降;锂精矿售价较上年上涨导致公司控股子公司Windfield Holdings Pty Ltd净利润增加,所得税费用增加,少数股东损益增加。据此计算,Q4净利预计-14.78亿元-8.52亿元。
赣锋锂业公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42亿元-62亿元,同比下降69.76%-79.52%;受锂行业周期性影响,终端需求增速放缓,锂盐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锂矿原材料价格跌幅小于锂盐及下游产品价格跌幅,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
雅化集团公告,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0万元~6000万元,同比下降98.68%~99.12%;基本每股收益0.0347元至0.0521元。公司2023年度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锂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年末对库存商品计提减值准备,使公司全年的经营业绩整体较去年同期下滑。
盛新锂能公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7亿元-8亿元,同比下降85.59%-87.39%;本报告期内,受锂电新能源行业市场环境影响,锂盐价格大幅下降,成本同比有所上升,锂盐产品的盈空间被压缩。
4季度碳酸锂现货价格维持在10万附近波动,锂盐厂利润受损。天齐锂业锂矿100%自供,锂矿成本在固体矿中全球最低,即使这样,其四季度净利润中位数为-3.14亿。赣锋锂业目前已有产能:8.1万吨氢氧化锂、8.1万吨碳酸锂、1.2万吨氯化锂、1.15万吨氟化锂、2150吨金属锂及1000吨丁基锂产能。而在碳酸锂价格低迷期,锂盐项目无法为公司提供利润。
盛新锂能萨比星2023年没有自供矿,生产成本较高,即使2024年投产,锂矿价格可能逼近锂矿成本。雅化集团的净利润同样大幅受损。2022年公司在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布局自有锂矿,其中津巴布韦Kamativi矿一期采矿产能30万吨,预计2023Q4投产,二期采矿产能200万吨,预计2024年3月建成,投产后锂精矿合计产能35万吨。但是,和盛新锂能一样,非洲锂矿的投产,对其24年的业绩,影响可能不大。
可以看到,锂盐上市公司今日跌幅较大,雅化集团封死跌停板。
而处于下游的电芯厂利润尚好,宁德时代业绩超出预期。宁德时代(300750)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25亿元至455亿元,同比增长38%至48%。扣非后净利润增长幅度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基本持平,具体金额为385亿元至415亿元。
从单季表现来看,估算宁德时代2023年第四季度净利润金额约为114亿元至144亿元。全年各季度拆分来看,宁德时代各季度利润水平保持平稳,规模均在百亿元左右。随着上年同期基数的逐步走高,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增幅逐季降低,从上半年的154%降至全年预期的38%至48%。
根据海外机构SNE Research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 2023年前11个月,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该机构统计,在统计期内全球电动汽车对宁德时代产品的使用量为233.4GWh,同比增幅为48.3%,这一同比增速略高于全行业41.8%的整体增速。
SNE Research解读称,因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整车厂决定扩大磷酸铁锂电池比例,正在着力拓展海外市场的宁德时代在除了中国以外的各大洲均实现了近一倍的同比增长。2023年前11个月,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7.4%,较上年同期的35.7%有所提升。该机构预计,由于宁德时代的电池广泛应用于多种车型,预计该公司将持续保持高增长。
宁德时代解读业绩表现称,报告期内,公司新技术、新产品陆续落地,海外市场拓展加速,客户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产销量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宁德时代强调,目前国内外新能源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增长,“双碳” 目标下向清洁能源转型趋势明确。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宁德时代今日在大盘极度弱势的情况下,逆势大涨7.70%。2023年已经过去1个月时间,据观察,锂电产业链已经有近20家上市公司公布去年业绩预告或快报。其中大部分材料企业营收业绩下跌,反观电池企业出现增长。预计在产业周期下行期,上游业绩承压的局面将维持一段时间,一体化布局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能帮助企业度过寒冬。而下游则可以在海外加快布局,提高市占率,深化技术创新,带来利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