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锂”力争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射洪锂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进行锂离子电容器产品测试。
编者按: 5月13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不断凝聚向“新”而行的共识、积聚以“质”致远的合力,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即日起,本报推出《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栏目,聚焦全市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火热实践。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射洪市牢牢抓住新经济、新产业、新人才三个着力点,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锂电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聚焦县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人才引进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加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核心竞争力,激活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县域新活力。
前不久,四川蜀矿环锂科技有限公司首批电池级碳酸锂合格产品顺利下线,标志着公司一期年产2万吨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产线投资的设备、工艺等完成调试,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流程贯通、全要素产出,公司从试生产阶段全面转入规模化生产。为了使规模化生产更加高效有序,蜀矿环锂公司致力于人才引进,聘请国内锂电行业高新技术人才,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先后解决磁性异物超标、工艺指标及运行参数不稳定等问题,助力行业发展。
“作为四川省首条全流程全要素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生产线,在废旧锂电池这一‘城市矿山’有效开采的同时,补齐锂电产业链最后一环,对助力锂电新能源产业循环、绿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川蜀矿环锂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刘芸珲告诉记者。
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这几天,在射洪锂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科研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忙着对即将上市的锂离子电容器产品作最后测、试。这款由射洪锂电工业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容器产品投入使用后,将有效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充电慢、低温性能差等缺陷,为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动能。
“产品性能可以实现40C的充放电速率和2万次的循环寿命,在混合动力车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射洪锂电工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李晶表示,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探索和研发更多具有新质生产力、行业影响力的锂离子产品。
射洪锂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是射洪提升锂电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成果,研究院引进川内知名教授、博士及硕士生10余人常驻,已经研发国家专利15项。
建立统一、完善的锂电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是射洪锂电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于2023年9月1日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筹建,由射洪市与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遂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近日,一期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及室内外装修工程,检验检测工作人员已到岗就位,对设施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成投用后,将拥有高标准的检验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为锂电企业提供更及时、高效的检测服务,推动射洪锂电产业园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锂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级锂电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力争二季度内投入试运行。检验检测中心整体建成后,将具备70余种产品、500余项参数的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实现锂电材料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全产业链覆盖。后期,检验检测中心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引进检验检测人才,着力提升以科技研发能力为核心的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
来源:遂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