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贸易战看巴西的钾肥增长潜力
今年3月以来,美国再次掀起贸易保护浪潮,特朗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关税政策。截至4月2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华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加征最高245%的关税,中国随即对美大豆、猪肉等农产品实施对等反制措施。历史上,美国一直是中国进口大豆的第一来源国,但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促使中国将进口需求转向农业增量潜力国家——巴西。截至4月20日,巴西钾肥主流价从3月的330美元/吨涨至360美元/吨,涨幅约9.09%。在当前全球供应链的调整的大背景下,巴西钾肥市场将迎来增长机遇。
贸易战催化供应链重构,中国加速“去美国化”
美国和巴西是全球主要的大豆出口国,合计出口总量达85%以上。中国作为大豆的第一买家,买走了全球63%的大豆。然而,随着近年来在贸易摩擦、国内政策推动、新兴市场农业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度逐渐降低,将进口目标转向巴西市场。
回顾2018年中美贸易战,美国公布对中国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后,中方随即实施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对美国大豆、谷物、棉花等产品的制裁。中美贸易升级,使得国内饲料企业加速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市场寻求替代采购。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为8803万吨,同比下降7.9%,其中美国大豆占比同比下降34%,而巴西大豆占比则同比上升83%。 巴西凭借土地资源优势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升级,正逐渐替代美国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大豆中71%来自巴西,同比增幅达6.7%;玉米进口中,巴西占比也高达47%。更为重要的是,巴西农业扩张具有持续性。2000-2022年巴西的耕地面积增加了1.53亿亩,增幅超过22%,且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50年巴西可耕地增长量为4900万公顷,占世界总增长量的71%。 农业扩张及政策实施,推动钾肥需求激增 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直接拉动了化肥需求。作为大豆等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钾肥在巴西市场的消费量呈现指数级增长。Argus预计,2024-25年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1.69亿吨,玉米产量预计将增加到1.27亿吨。2023年巴西钾肥消费量已达1150万吨,预计2028年将攀升至147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5.1%,远超全球平均2.3%的水平。这种增长支持了长期的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确保巴西在农业产出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此外,由于巴西大部分的生物柴油都是由大豆加工成豆油后制成,巴西的生物燃料法规和不断扩大的作物种植面积将在预测期内推动氯化钾需求显著增长。近日,巴西国家能源委员会决定,从2026年3月起,柴油中生物柴油的强制性掺混比例将保持在14%。 中美贸易战推动供应链重构,巴西钾肥市场增长潜力凸显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全球供应链正经历深刻重构,巴西凭借其独特的农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成为了这场变革中的重要受益者,其钾肥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随着中国加速 “去美国化”,巴西作为农产品供应的新兴力量,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巴西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不断进步的农业技术,使其在满足全球农产品需求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钾肥消费的快速攀升。 从 2023 年的 1150 万吨到预计 2028 年的 1470 万吨,巴西钾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这一增长态势不仅为巴西农业的持续扩张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其在全球农业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注入动力。
文章出处:钾肥速递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农化时代微信公众号(ID: AGROCHEMICAL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