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2020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直面新挑战 激发新动能 打一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
6月2-3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0石化产业发展大会通过中国化工报网路平台直播召开。本次会议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在疫情阻击取得初步胜利,全国两会圆满闭幕,举国上下凝心聚力落实两会精神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动员和誓师大会,对引导行业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坚定信心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油价暴跌、国际石化产业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些都给我国乃至世界石化行业不仅造成了深度影响和严重冲击,而且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大会以“应对疫情挑战,谋划“十四五”发展”为主题,深度聚焦行业企业关切,深入分析了当前行业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提出要用创新的方法、用创新的力量破旧立新、转危为机,开辟出行业发展的新道路、新境界、新格局。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分享了行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会议还重点探讨了行业“十四五”发展趋势和重点任务。
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分析,新冠疫情给全球宏观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石化产业面临历史上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传统产品结构优化、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压减的任务仍然艰巨。高端聚烯烃、专用树脂、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功能材料、医用化工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以及一些石化过程用的催化剂、特种助剂(添加剂)等特种化学品,国内市场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有的甚至严重依赖进口。特别是伴随着5G技术的突飞猛进、高端装备制造的加快兴起、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大力倡导,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拉动下,消费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能有效匹配的短板正在日益凸显。同时,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给行业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困难,经济效益下滑给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考验。
李寿生指出,尽管我们石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长期稳中向好这一总的发展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足、回旋余地广,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同时也具有相对完整的石化产业链和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和配套能力都居世界前列,具有应变局、育新机、破危局、开新局的基础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用创新的方法、用创新的力量破旧立新、转危为机,开辟出行业发展的新道路、新境界、新格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稳链”“补链”“强链”水平。要全力开拓市场需求尽快扭转行业经济下行趋势,持续提升基础产业优势,开创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新的增长点,全力推动全行业绿色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新跨越,全力强化企业管理,逆势开创经济效益新局面。
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陈恺民谈到,本次会议以应对疫情挑战、谋划“十四五”发展为主题,与石化行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较为契合,有助于业界坚定信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行业发展工作,有利于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坚持安全发展、决战污染防治、“补短板”“强弱项”转化发展动能等重点任务的落实。
“ 石化行业要把满足内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型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此,今后全行业一要狠抓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二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三要坚定信心,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四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陈恺民说。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石化处处长邵稷在发言中强调,石化产业要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要贯彻国务院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多措并举加快推进重大石化项目建设。同时还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完善绿色标准体系,加快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由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主持。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在会上发布了《2020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玉营作了《航天粉煤气化新技术示范及应用报告》。大会包括主论坛、油气论坛、化工高端绿色发展论坛、烯烃芳烃论坛。
会上,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发布了《2020 年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航天长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作了《航天粉煤气化新技术示范及应用报告》。大会包括主论坛、油气论坛、化工高端绿色发展论坛、烯烃芳烃论坛。
论坛一
油气行业探讨低油价应对之策
立足技术创新 加强成本控制
6月2日下午,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主持的2020石化产业发展大会油气分论坛在中国化工报社网络直播平台举办。与会专家在分析当前油气行业面临的困境后指出,油气行业要做好长期应对低油价的准备,立足技术创新,加强成本控制,抓住机遇才能走出困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油气市场遭遇重挫,国际油价断崖式暴跌,油气行业被推到供需双侧挤压的艰难境地。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戴宝华指出,全球石油市场秩序的恢复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的情况,而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快速恢复,且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分析国内石油需求可以看出,来自成品油、化工原料的石油需求一降一升,特别是石化领域新增装置的投产会推动化工原料的石油需求在下半年有明显增长,2021年国内石油需求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中美经贸协议的签署,使当前市场形势下我国扩大美国能源产品进口的挑战大于机遇。”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戴家权分析了从美国进口能源产品面临的情况。进口美国LNG因市场空间小,同时价格、关税以及运费等方面因素导致其经济性面临较大挑战;进口美国原油与国内炼厂需求匹配度存在一定问题;进口美国甲醇不具竞争力,进口空间不大;扩大自美进口煤炭的数量和金额空间均十分有限。但乙烷制乙烯、丙烷、美国石油焦等都有一定的进口增长空间。他表示,扩大进口应全面基于市场经济原则,美国能源产品只有具备市场竞争力,扩大进口才具有现实性。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奇针对油气行业应对困境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他认为,国内油气行业要加强成本控制,做好长期低油价的准备;减少国内勘探开采;转变现有能源安全观念,树立石油等资源产品的买方市场思维;加强对海外优质资源收购的研究;建立完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体系。未来油气企业要继续立足降本增效,开展技术创新,同时积极开发地热、油田光伏、油田风电和油田产氢等新能源,持续深化绿色转型。
低油价对油田服务企业有直接影响。对此联合会油气专委会副秘书长张映红表示,未来半年以至更长时间,全球油气行业将处于缓慢恢复期,我国油服业需要利用低油价机遇窗口加快科技战略布局,收购掌握前沿核心技术的中小型专业油服公司,快速赶上国际前沿步伐并形成特色优势。
论坛上,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留成对中国炼油行业发展进行了展望,石化联合会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向新针对管道完整性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论坛二
石化行业如何突破“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提高能效支撑高端绿色发展
6月3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主持的2020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化工高端绿色发展论坛在中国化工报社网络直播平台举办。论坛围绕“十四五”行业产业升级路径、科技创新方向以及绿色发展趋势、企业成功实践进行交流和讨论,强调全行业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深入推动行业高端绿色发展。
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科技装备部主任胡迁林谈到,当前全行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总体是大而不强,具体表现为一是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2019年石化联合会重点监测的24个主要石化产品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3.9%,当年贸易逆差2683.2亿美元。此外,聚乙烯、聚碳、POM等部分高端产品自给率不高,POM只有45.8%。二是企业、行业效益不佳,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上出现数量级差距。三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排放高、环保压力大,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均在工业行业排名前列。四是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他强调,科技创新是实现行业高端发展的核心动力。石化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实现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转型,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要大力发展高性能、高端产品制备技术,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如要攻克特种茂金属聚烯烃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一批补短板技术。要突破新型催化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支撑行业高端绿色发展。还要推广一批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并要攻克一批颠覆性、制高点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等。此外,全行业、尤其是企业要提高科技投入强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副秘书长王健夫谈到,最近5年,国内能源结构出现明显调整,但我国能源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十分明显。未来资源环境约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破解的首要问题。提高能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抓手。
王健夫强调,“十三五”末及“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节能工作面临如下挑战,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稳增长、控能耗、提能效统筹协调难度加大。如经济增长冲动仍然存在,以投资稳增长的现象仍显突出;高耗能产品发展屡次突破预期;高能耗项目库蓄势待发,新增能耗5亿吨标煤;管理体制机制也需磨合、适应;企业节能意愿和积极性下降;财政补贴手段削弱;节能潜力空间收窄,难度提高;政策之间协调难度加大等。但党中央对节能提效的重视程度以及节能工作的目标约束都未曾改变,这给未来节能工作带来了机遇。因此,企业应树立全新节能思维,实现系统、智慧、协同节能,要加强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并将节能与循环经济、环保、低碳,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能效,实现绿色发展。
论坛上,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副书记白颐作了《“十四五”化工产业升级展望与路径》的报告。
塞拉尼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商务总监赵晖、塞拉尼斯南京基地化学品生产总监李洪伟分享了塞拉尼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长春融成智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勾阳作了《数字化灌装车间重塑生产力》的报告。
论坛三
疫情叠加油价影响,烯烃芳烃产业格局加速重塑
6月3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彬主持的2020石化产业发展大会烯烃芳烃发展论坛在中国化工报社网络直播平台举办。会议对今年以来,烯烃芳烃行业面临的全球疫情蔓延叠加油价持续低位等不利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对烯烃芳烃产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并发布了《2019中国丙烷脱氢PDH产业报告》。会议指出,不利的外部环境将加速烯烃芳烃行业落后产能出清,产业格局加速重塑。
烯烃与芳烃是基础化工原料,对优化化工产品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李彬介绍,近年来,我国轻烃和芳烃行业发展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大炼化进入投产高峰期,丙烷脱氢项目遍地开花,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稳步推进,烯烃下游加速迈进高端,不少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巨大,行业格局正在被重塑。今年以来,全行业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油价持续低位、全球疫情蔓延等不利的外部环境,行业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疫情爆发将对烯烃芳烃产业的总体需求造成重创,需求减弱和产能增加将加速烯烃及芳烃行业落后产能出清,带来并购商机。” 阿格斯化工品市场主编Bohan表示,新的发展环境下,依赖燃料生产的企业将受到巨大打击,而一体化项目则拥有更高的抵御能力。烯烃芳烃产业重塑的进程将提速。
据Bohan介绍,新冠疫情及低油价环境对不同石化行业的影响各不相同。短期来看,得益于原料石脑油价格下跌,以及下游需求明显增加,乙烯及丙烯行业利润显著;聚酯产品如PX、PTA、MEG等利润状况亦得以修复;丁二烯行业的则受下游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牵连,遭受重创。中长期来看,良好的利润可能不会持久,并可能导致库存累积。
会上,石化联合会还发布了首份中国PDH行业年度报告——《2019中国丙烷脱氢PDH产业报告》。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处长张文俊表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丙烯生产国和消费国,而PDH(丙烷脱氢)则是推动我国丙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从上游来看,原料丙烷基本依赖进口,未来几年随着国内PDH产能的大幅增长,以及多个以丙烷和丁烷为主要原料的蒸汽裂解项目的投产,国内丙烷进口量还将大幅增长,如何保障供应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PDH下游的丙烯市场,近年来竞争加剧,产能严重过剩。预计到2020年底,国内丙烯产能将首次超过当量消费量。随着国内丙烯产能的进一步增长,国内丙烯当量缺口将逐步收窄,但仍需进口部分聚丙烯专用料、弹性体等下游衍生物。
此外,来自研究机构和业内企业的专家还探讨了烯烃芳烃行业的先进技术。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巨星对国产丙烷脱氢成套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新产品开发所所长宋文波分析了聚烯烃树脂高性能化技术的进展情况;埃克森美孚催化剂和技术许可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曹春社则就二甲苯回路去瓶颈和节能的新型液相异构化工艺进行了分享。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